修好村民“致富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6072
颗粒名称: 修好村民“致富路”
分类号: S795.7
摘要: 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洪江乡汤溪村位于洪江乡东南面,与吉安市安福县章庄乡留田村相邻。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215户836人,有林地2.3万亩,其中1.7万亩为毛竹林,耕地680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毛竹。
关键词: 村民 毛竹 致富

内容

村庄档案: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洪江乡汤溪村位于洪江乡东南面,与吉安市安福县章庄乡留田村相邻。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215户836人,有林地2.3万亩,其中1.7万亩为毛竹林,耕地680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毛竹。
  2008年底,记者驱车从洪江乡政府前往汤溪村,路上只见一车车装满毛竹的大货车驶过。陪同采访的洪江乡宣传委员殷春龙告诉我们:“汤溪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毛竹,以前这里路不好,村民守着资源过穷日子,后来,村里组织大家把这条路修好了,毛竹变成了现钱,村民生活变了个样。”变了个什么样?看见我们满怀疑虑,汤溪村党支部书记刘昱生说:“2001年前,我们村年人平收入只有1000多元,全村只有两部摩托车,不到10台彩电和几栋砖瓦结构房;今年,人平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80%的农户都有了摩托车,有的还有两三部,彩电更是90%的农户都有了,而且半数以上农户盖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刘昱生回忆说,2001年以前,进村的路是一条4米宽的泥巴路,坑坑洼洼,深的有近一米,小车进不了村,大货车也只有晴天才能进村,但都得备好一根用来拖车的钢绳。由于路不好走,运输成本高,村里的毛竹卖不出好价钱。同样是直径一尺的毛竹,别的地方能卖到五六元一根,可他们村只能卖三四元。通行不畅严重制约了汤溪村的发展。
  面对这种守着资源过穷日子的状况,1999年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刘昱生决定不等不靠,动员全体村民采取自己出资、义务投工的方式把路修好。为了取得全体村民的支持,村里反反复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小组会及全体村民大会,摆事实、讲道理,最终经表决通过了修路的议题。2001年冬天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全村500多劳动力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一起参与到修路项目中。历时近一年,一条6米宽的简易砂石路修好了。自此,大小汽车进出村里都不再成问题,村里直径一尺的毛竹也由以前的三四元一根卖到了七元。2006年,铜鼓一老板投资180万元在村里建立毛竹加工厂,解决了30余人的就业问题,仅此每年为全村村民增收几十万元。一度因修路怨声载道的村民由衷地说道:“真是太感谢刘书记了,多亏他带领我们修好了这条路。这可是我们的‘致富路'啊!”
  2008年,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汤溪村又将砂石路改建成了水泥路。如今,每天都有上十辆货车进出该村拉资源下山,一尺的毛竹最高卖出了13元一根的好价钱。
  采访感言:人还是这些人,山也还是这些山,但村里的面貌却今非昔比了,其关键是有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1999年刘昱生上任时,村里欠了
  10多万元的债。但刘昱生深知“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不等不靠,以超乎寻常的魄力和胆识带领村民修好了这条“致富路”,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令人敬佩。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殷春龙
相关人物
刘昱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杨娟;方晓
责任者
洪江乡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洪江乡
相关地名
汤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