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奉新农村新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5963
颗粒名称: 喜看奉新农村新变化
分类号: C912.82
摘要: 奉新县赤田镇镇里村50来岁的农民熊卫明种了30多年的田“过去在村子里无论是插秧的速度、还是挑担重量他都名列前茅,只要是涉及庄稼地里的农活,熊卫明发现村里人都使用了新科技种田,年纯收入由原来的5000元增加到去年的2.8万元,奉新县农业获得了全面迅速的发展,80多岁的刘福贵住在一幢宽敞明亮的两层农家小院里,我们农村住的多是低矮破旧的土砖瓦房“还可以到休闲健身小广场上和村里人说说话,为了改变农村村容村貌。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村发展 农村变化

内容

“老把式”学新科技
  奉新县赤田镇镇里村50来岁的农民熊卫明种了30多年的田,算是个种田的“老把式”。过去在村子里无论是插秧的速度、还是挑担重量他都名列前茅,只要是涉及庄稼地里的农活,村里的乡亲们总是向他请教。近几年,熊卫明发现村里人都使用了新科技种田,请教他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争强好胜的熊卫明不服气了:“我也要学新科技,来年还当第一!”去年,他不仅学会了科技化、机械化种田,种的田也由原来的8亩增加到了50亩,粮食亩产由300公斤增加到450公斤,同时,他还栽了2亩甜玉米、1亩大棚蔬菜,年纯收入由原来的5000元增加到去年的2.8万元。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及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奉新县农业获得了全面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该县粮食年总产量达到25.96万吨,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年产量达到0.87万吨,农林牧渔业年总产值13.28亿元。
  耄耋老人住洋楼
  距县城不远的干洲镇岗前村,80多岁的刘福贵住在一幢宽敞明亮的两层农家小院里,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回忆以前的日子,刘福贵感慨地对笔者说:“上世纪70年代,我们农村住的多是低矮破旧的土砖瓦房,有的人家一个房间还要摆几张床,现在好了,我们村大多数人家都住进了用钢筋水泥建成的楼房,烧的是沼气、液化气,走的是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吃完晚饭,还可以到休闲健身小广场上和村里人说说话,锻炼锻炼身体。”为了改变农村村容村貌,让群众过上舒心的生活,该县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创建和谐小康家园”这一目标,着力实施产业富民、以城带乡、村庄整治、公益事业、社会保障、农民培育、乡风文明和基层建设等工程。目前,该县1366个村,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话,78.6%的村通了有线电视,35%的村通了自来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4平方米,村内干道硬化率达到79%,实行垃圾集中处理的村达到36%,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8.4%,养老保险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对失地农民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敬老院有17家。
  农村老妇赶时髦
  近日,石溪办事处桃源村的张大婶坐在大厅的矮凳上,一边拣菜,一边对笔者说:“上世纪70年代,农村还是比较贫困,买东西几乎样样都要用票,买面条什么的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当时只要能吃饱穿暖就满足了。现在日子好了,吃的就不说了,城里有的农村基本都有,以前穿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今我们也喜欢赶时髦啦,每年都会买新衣服,这不,今年我又买了好几件新款衣服呢……”笔者仔细看了看张大婶的家:大厅里摆放了彩电、冰箱、落地音响,走廊停放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宽敞明亮的卫生间里,全自动洗衣机正在洗衣。“张大婶,您的日子过得真不错!”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去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180元,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89元,每百户拥有彩电102台、摩托车98辆、洗衣机21台、电冰箱23台、空调16台、固定电话52部、移动电话63部、电脑13台,生活用汽车也开始进入农村家庭。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帅幼松
责任者
熊卫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奉新县
相关地名
赤田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