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5952
颗粒名称: 喜看稻菽千重浪
分类号: F320
摘要: 一年精耕细作,一年春华秋实。翻过2008年的日历,我市“三农”工作又一次结出累累硕果,农业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再创佳绩、平原造林绿化稳步推进……历数一年来发展新亮点,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宜春这个农业大市在再创新优势、再迈新征程中的强劲脉搏和气势。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农业发展 三农政策

内容

一年精耕细作,一年春华秋实。翻过2008年的日历,我市“三农”工作又一次结出累累硕果,农业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再创佳绩、平原造林绿化稳步推进…… 历数一年来发展新亮点,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宜春这个农业大市在再创新优势、再迈新征程中的强劲脉搏和气势。
  作为传统农业地区,推进粮食生产一直都是重头戏,尤其是在实施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战略的今天,我市连续5年实现粮食增产难能可贵粮食产业是我市农业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我市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重点。能否按照省委、省政府“兴粮在政、稳粮在市、增粮在技、藏粮在地、强粮在加”的要求,着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系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然而去年初,一场突如其来、长达两月之久的雨雪冰冻灾害几乎砸碎了许多粮农的希望:全市农作物受灾总面积278.88万亩,成灾面积131.85万亩,绝收面积36.4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占大多数……面对如此严峻的灾情,全市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开展了科技救灾促春耕活动,大力强化技术指导,优化和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在一手抓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的同时,我市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山下建优质粮仓”和“重点在田”的战略决策,按照全省粮油作物优势产区的规划要求,稳定面积、调优结构、主攻单产、增加总量、节本增效。加强耕地保护,增强抗灾能力;加快科技创新和品种更新,提高科技含量;以产品外销为生产定位,依托优质化和绿色化两大优势,推动规模经营;加快产业化进程,努力提高粮食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农业部门在宜丰、奉新、上高、万载、樟树各建设了一个万亩连片示范基地,通过技术集成和高产示范;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水平的大幅提升。为实现高产目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面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确定了24个水稻主推品种,其中早稻9个、中稻5个、晚稻10个,确保全市水稻优质品率达到96%以上;在种植技术方面:推广少免耕、抛秧、双季稻高产高效栽培、单季稻超高产栽培、水稻直播等节本瞰技术,确保了水稻种植技术应用面积,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实施测土配方项目是改良土壤条件、优化种植结构、实现粮食高产的关键。去年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列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项目建设带动了测土配方技术的全面应用。据统计,全市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60万亩,亩平节本增收达30元。在农业服务上,全市农技人员继续实施“一五一”助农兴粮活动,着力培育种粮大户,提供专家挂牌点对点的全方位服务,促使全市种粮50亩以上的大户发展到940多家。植保部门坚持做好定点观察区的病虫调查,对灯测数据、田间苗期和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最佳防治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有效地防治了病虫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努力,我市将年初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全市共挽回农业经济损失4.3617亿元;早稻播种面积达到358.99万亩,比上年仍然增加12万亩,确保了全年粮食生产不滑坡,农产品供给不断档不脱销,价格不大涨不大落。2008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04.67万亩,比上年增加25.07万亩;总产366万吨,比上年增加15.23万吨。水稻总产344.86万吨,比上年增加13.55万吨,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革故鼎新的气魄变革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以思想的解放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去年以来,我市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加强了对规模化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的指导与扶持。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培植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抓紧抓实培育好“龙头”,才会有前进的方向。我市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培植主导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出台了扶持性举措,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扶持政策,为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另外,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99个,入股成员达到15551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达到1.0884亿元。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均已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以上,其中江西金农米业集团共联结了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实现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去年以来,我市建立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质量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2008年,全市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8个,申报绿色产品2个。同时,我市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市农业标准化总面积已经达到133.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含百合、猕猴桃、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约1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椪柑)标准化原料基地面积96.6万亩,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26.9万亩。
  龙头企业“身强体健”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对农民增收拉动力强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提高了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江西省著名商标24个、江西省名牌产品1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江西名牌农产品19个,获绿色A级认证12个、绿色AA级认证2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龙头企业中还掀起了国外注册商标的热潮,铜鼓县“江桥”商标在德国注册成功,“定江”牌新型竹木地板产品商标获准在美国注册。“华辉”牌竹地毯产品商标在俄罗斯获准注册;在江西第四届名优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上,我市优质农产品大受欢迎清龙高科“润心”牌山茶油、万载“千年”有机食品、樟树“春丝”面条、丰城“子龙”冻米糖荣获“产品畅销奖”。2008年,全市预计农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增长11.8%;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2.7亿元,上缴税收4亿元。
  平原绿化实现了由政府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由生态型向经济型转变,由小范围向全面普及转变,由小户向大户转变,全力打造全省的样板工程平原绿化工作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彰显特色,扬优成势,再创宜春农业大市新优势”目标的重要一环。“六山半水两分田,分半道路和庄园”是我市地形地貌的真实写照。去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全社会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的契机,转变传统林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把资源培育的重点从山上延伸到山下,从林区扩展到农区,对平原地区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整体推进平原绿化工作。同时,我市创新思路,结合园田化改造,在农田地填、渠、沟、堤旁栽杨树,并继续坚持山上山下总体推进,利用半丘陵、半平原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制定了“山上抓改造,平原抓发展,树种抓速生,机制抓私营”的平原林业发展思路,从而使平原林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更具活力。
  抓好平原绿化,发展平原林业经济,关键是要明晰产权,创新机制。2008年,我市扎实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规范流转明晰产权后的林地和平原“四旁”(道路、渠、沟、堤)闲散土地资源,从而使平原林业在发展方式上,实现了由政府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由生态型向经济型转变,由小范围向全面普及转变,由小户向大户转变。与此同时,我市始终注意在不同的时期抓好不同的示范点,这些示范点起到了辐射推广作用,不仅使当地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而且给全市平原乡镇大力发展以杨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树立了样板。如今,在高安、上高、宜丰等地共建立了
  20多个平原杨树林网示范点。全市参与农田林网建设农户近40万户,200万余人,人平年可增收200余元以上。坚持科学规划,根据适地适树原则, 我市因地制宜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平原地区,我市造林以杨树、泡桐、憑地松、桤木、酸枣、椪柑、梨树等树种为主;在房刖屋后、沟渠路边、江河两岸、滩涂荒地、高岸田等地引导村民种杨树、泡桐等;在坡耕地、旱地、荒地上栽湿地松、酸枣树等。2008年,我市农田林网平均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并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现代林业建设试点市。去年10月份,参加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动员大会的与会代表来到我市靖安、奉新、高安和上高实地参观、考察,对我市探索的明晰产权、城乡统筹、注重效益的做法进行了认真学习。截至2008年12月22日,我市已完成造林整地53.72万亩,占计划数的92%。其中山上造林整地完成22.55万亩,山下造林整地完成31.17万亩;共完成造林面积4.3万亩。其中山上造林完成1.08万亩,山下造林完成3.21万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回望2008年,我们信心百倍,斐然成就振奋人心;展望2009年,我们壮志满怀,农业工作必将进一步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剑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宜春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国家林业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