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家门口的农贸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5830
颗粒名称: 农民家门口的农贸市场
分类号: F304.3
摘要: 2008年12月17日的中泉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村委会办公楼前的村级公路上,上百个摊位加上前来赶集的上千村民,把公路堵了个水泄不通。等候在村部的村党支部书记彭国常笑着对我们说:“今天你们来得真巧,刚好赶上村里阴历每月逢五、逢十的圩日,有兴趣的话我陪你们先逛逛。”
关键词: 农贸市场 中泉村

内容

村庄档案:袁州区天台镇中泉村位于天台镇西部,距镇政府8公里,与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镜山村接壤。全村16个村民小组,630户,2500余人,有耕地1714亩,其中水田1430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务工、做生意等。
  2008年12月17日的中泉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村委会办公楼前的村级公路上,上百个摊位加上前来赶集的上千村民,把公路堵了个水泄不通。等候在村部的村党支部书记彭国常笑着对我们说:“今天你们来得真巧,刚好赶上村里阴历每月逢五、逢十的圩日,有兴趣的话我陪你们先逛逛。”
  伴着冬日和煦的阳光,我们在市场上转了一圈。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应接不暇,有肉鱼、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也有日用杂货、洗涤用品,还有衣服鞋袜、床上用品等等,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品可谓应有尽有。一路上,彭国常告诉我们,中泉村的圩日始于1998年。当时村里交通不便,加上地处偏远,村民想要买点什么或是想把自己种的蔬菜、养的鸡鸭等换成现钱,最近都得跑到8公里远的集镇上去,非常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村委会一班人决定在村里建一个农贸市场。此举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当年,村里就多方筹集资金2.7万元建起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简易农贸市场,有摊位近百个。并于当年开始,将阴历每月逢五、逢十日定为圩日,一直延续至今。以前,当圩都集中在村内的农贸市场举行,但是去年初因为冰灾,农贸市场的顶篷被压坏,所以暂时改在公路两旁举行。农贸市场的兴建,大大方便了中泉村乃至周边乡镇村民的生活,同时也活跃了边际贸易,为村民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该村中新村民小组村民刘自成就是受益者之一。
  刘自成在市场上租了几个摊位,既卖猪肉又卖鞋袜还卖日用杂货。说起农贸市场给村民带来的好处,他喜笑颜开:“那真是好啊!现在我们很多东西不用出村就可买到,而且自己种的菜、养的鸡什么的也可以随时拿出来卖,很方便。”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和我们聊了起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就开始卖猪肉,那时因本村需求量小,他常常要挑者肉到邻近乡村去卖,辛苦不说,有时一头猪一天都卖不完。1998年农贸市场建成后,每逢当圩日,他便早早杀好猪拿到市场上去,一头猪轻轻松松就可以卖完。卖猪肉之余,刘自成发现在市场上卖杂货日用品的生意也不错,便开始卖起杂货,并于2003年在村里开了个小店,将圩日与非圩日的生意结合起来做,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刘自成家从原来的三间平房里搬进了两层的混凝土楼房,冰箱、彩电等家电一应俱全,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好的生活。
  采访感言: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引导和带领群众致富无疑是村“两委”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中泉村实际,村"两委”一班人决定因地制宜建起农贸市场,既方便了村民生活,又给村民发家致富提供了条好途径。这样的基层组织,多多益善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其彦
责任者
杨娟
责任者
方晓
责任者
彭国常
相关人物
刘自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