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代燃”造福于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5685
颗粒名称: “以电代燃”造福于民
分类号: G212.1
摘要: 去年12月中旬的一天,我们驱车从铜鼓县城出发,进入港口乡后,铺天盖地的浓雾在高山峡谷间弥漫,能见度在十米之内。3小时后,我们顺利地抵达距赤洲村大约1公里路的地方。公路旁,赤洲水电站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
关键词: 赤洲村 采访工作

内容

村庄档案:铜鼓县港口乡赤洲村与九江修水县复源乡交界。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132户,人口632人,水田178亩,旱地40亩,山林2.2098万亩。村民经济来源主要来自林业。
  去年12月中旬的一天,我们驱车从铜鼓县城出发,进入港口乡后,铺天盖地的浓雾在高山峡谷间弥漫,能见度在十米之内。3小时后,我们顺利地抵达距赤洲村大约1公里路的地方。公路旁,赤洲水电站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
  赤洲水电站是铜鼓县第一座国家"以电代燃”生态水电站,工程于2007年10月份开始建设,总投资950万元,装机容量1300千瓦,可惠及港口乡51个村民小组。
  在现场,我们见到了赤洲村党支部书记王诗荣。谈及该工程项目,王诗荣颇为感慨地说;“我们赤洲村是个贫困山村,但境内水资源充足,金沙河贯穿赤洲全境。如何利用好这一水域,发展农村经济,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想了很多办法。2001年,当获知国家鼓励发展小水电的政策后,我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机会。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建设赤洲水电站,并最终争取到立项。” 赤洲水电站工程项目共向上争取到资金750万元。为解决其余所需资金,赤洲村通过召集农户开会,听取民意,集思广益,并决定釆取农户以土地、山林、资金等不同形式入股的方式,筹集到资金200万元,投入到赤洲水电站的建设当中。
  “我们村132户人家全部入股,按照'人人拥有股份,户户有投资分红'的原则,2009年4月份电站建成运行后,预计户年均收入将增加1000元以上。与此同时,港口乡所有农户每度电将可享受到0.35元的优惠价,这将改变农户传统的烧柴做饭方式,对保护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展望未来,王诗荣脸上写满欢喜与自信。
  采访手记:实施“以电代燃”工程,是林权制度改革后解决山区农民燃料、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是山区农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造血工程。赤洲村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紧紧把握住国家优惠政策,积极跑项争资,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支持农民入股作“股东”,这一好做法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龚远洪
责任者
彭文辉
责任者
洪本佳
责任者
王诗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