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深处的爱心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5536
颗粒名称: 大神深处的爱心学校
分类号: G522.74
摘要: 车子转过一个弯后,眼前豁然开朗起来,一个偌大的山谷出现在眼前,谷底有着一片村舍,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在那片村舍中有一栋白色的楼房非常显眼,颇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那就是小洞村的弘德爱心学校,2007年建成的,现在是小洞村最好的建筑。”同行的水江乡政府干部向我们介绍。
关键词: 爱心学校 采访工作

内容

村庄档案:袁州区水江乡小洞村, 距宜(春)萍(乡)边界300米,距萍乡桐木镇8公里,距宜春城区95公里,全村有723户、3200人,耕地面积
  1480亩,年人平纯收入1200元。该村是江西省“十一五”老区开发贫困村。
  车子转过一个弯后,眼前豁然开朗起来,一个偌大的山谷出现在眼前,谷底有着一片村舍,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在那片村舍中有一栋白色的楼房非常显眼,颇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那就是小洞村的弘德爱心学校,2007年建成的,现在是小洞村最好的建筑。”同行的水江乡政府干部向我们介绍。
  小洞村是个贫困村。以前,村里只有一栋教学楼建在半山腰上,校舍破旧、教学设施简陋,学生没有象样的活动场所。学校前面是一座麻衣庙,里面不时传出钟鼓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这种状况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乡、村两级干部深深认识到,发展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此,水江乡党委、政府积极发挥各界人士的作用捐资助学。经过袁州区工商局牵线搭桥,上海晴纺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昕炜等4位热心老板捐资80万元;小洞村委会组织村民捐款12万元;小洞麻衣庙捐款4.1万元;同时接受部分社会人士捐资,共筹资110多万元,重新选址,在山下的开阔地带建成了崭新的弘德爱心学校。学校于2007年8月底竣工,总面积为5061平方米,可容纳学生600余人,解决了小洞村436名孩子的上学问题。同时,学校还大搞校园绿化,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并新建了篮球场,配置了单双杠等体育设施。搬进新学校的那天,村民们特别是村里的孩子们兴奋不已。那一天,整个村庄就像过节一样热闹。“我们村并不富裕,但一直都很重视教育工作,因为我们知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村里每年都要拿出一笔钱用于学校的修缮,今年就投入了2.5万元,用于学校铁门、防盗窗等的安装和校园绿化。村里还将建学校时剩余的7万元建立了慈善教育基金,每年拿出30%用于奖励学校的优秀老师和扶助贫困学生。在大山里,只有让孩子们读好书,打好基础,才能让他们以后有个更好的发展。”说起村里的教育,村党支书黄安志滔滔不绝。从他质朴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情。
  离开小洞村时,遇上了几个正在玩耍的孩子,他们脸上满是欢笑,他们的小学生涯将在这座宽敞整洁、环境优美的学校度过,相信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美好的未来。对此,黄安志十分自信:“别看我们村子小,离城里也远,但我们村里光今年就有11个学生考取了大中专院校。这30年,村里已经出了50多个大中专生了。我相信以后会出更多的人才。” 采访手记: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如今不少村庄最漂亮的建筑往往是学校。小洞村也不例外。正是由于各地对"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坚守,越来越多的大山深处的孩子才拥有了较好的学习条件;越来越多的孩子才能走出大山,走向美好的未来。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其彦
责任者
彭晓英
责任者
陈萍芬
责任者
黄安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袁州区工商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