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普知识扎根学生的心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4930
颗粒名称: 让科普知识扎根学生的心灵
分类号: C4
摘要: 触发青春灵感,点亮科学生活。前不久宜春市首届青少年小发科明技竞赛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全市共征集到各类作品4万多件,经过初赛和复赛,1000多件作品脱颖而出。
关键词: 科普知识 科技活动

内容

触发青春灵感,点亮科学生活。前不久宜春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小发明竞赛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全市共征集到各类作品4万多件,经过初赛和复赛,1000多件作品脱颖而出。在状元洲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内的展示会上,记者看到,孩子们流连在展台边(图①),他们或惊叹作品的奇思妙想,或感叹作品的实用有趣,或赞叹作品的精美设计……孩子们对科技活动的热情可见一斑,那么,宜春市的科普教育推广得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宜春市部分中小学校。
  科普教育推广参差不齐
  记者发现,许多孩子对科技活动很感兴趣,说起前不久的”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情况,同学们显得十分兴奋;而在这次全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小发明竞赛活动中,仅宜春三中、宜春三小就分别收到近500件参赛作品。在我市举办的各种科技展会上,更有孩子们雀跃的身影。然而与同学们的热情高涨相比,各学校推广科普教育却参差不齐,情况不尽如人意。
  有些学校把开展科技教育与校外活动联系起来,如宜丰新昌一小组织的”手拉手地球村”活动、“向白色污染宣战活动”;有些学校则组织了科技兴趣小组,如宜春实验中学、宜春三中,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或暑假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有些学校则每年举办“科技艺术节”,如宜春中学、宜春六小等。宜春三小今年“六一”期间还组织了”亲近科学快乐体验”活动,展示学生们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以及同学们的科技幻想画、科技手抄报;铜鼓县温泉实验小学等则建立社团组织,让每一位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都能找到聚会的场所,与其他人一起交流自己的观点;另外,还有些学校如宜春三中、宜春三小、宜春实验小学等还组织了各种航模展示、机器人演示、自然科学试验技能比赛等。各项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科技活动的内容,又及时展示了孩子们的成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但目前仍有很多学校的科普教育相当薄弱,部分学校对这方面的教学几乎还是空白。一些学校仅仅是把开展科普教育当做一种制度张贴在墙上,说在嘴上;也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自然科学课和科技活动课,但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没上过一节科技课;有些学校则强调客观原因,认为一是没有专门的科普教师,二是缺乏相关的专项经费等原因而将科普教育放置一边。
  科普活动推进素质教育
  记者了解到,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开展科普活动较为丰富。我市也成立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指导全市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那为什么科普教育开展仍不尽如人意?
  从整个社会来说,目前对科普知识的普及缺乏应有的重视。图书市场很少有几本值得一读的科普读物;学校则将升学率放在首位,将大部分的时间、财力和精力放在学科类教育方面。尤其是一些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老师的压力大,没有时间、精力来开展科技活动;许多家长也不支持孩子参与科技活动,只希望孩子能在考试中拿高分,即使上兴趣班,也只学习钢琴、书法、围棋等。一位家长说:"培养了科技方面的兴趣又能怎样?还能让孩子上重点中学,上重点大学?” 其实,开展科技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动手能力。记者注意到,这次全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小发明竞赛的许多作品创意都来自于日常生活。如宜春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张玉婷制作“排气漏斗”的起因是,她在乡下表哥家玩时,看到一个榨油作坊的师傅用漏斗漏油,漏斗里的油不停地冒泡,师傅不得不时时用手提起漏斗使油不会溅出来。这时,她马上联想到科普课上老师讲的“要占据空间”这句话,回到家里就开始设计一个排空气的漏斗。还有“自控张口式灰斗、“拔草器”、“橡皮擦刷”、“清洁专用鞋”、"叠加式量角器”、“新型汤勺”、“简易釆果器”等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后自己动手制作的。
  同时,科普活动还能促进孩子学科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宜春三小的易清源老师告诉记者,有些原来学习很磨蹭的同学,自从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后,自主意识增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课堂上不易分心,学习上更善于安排时间。宜春三中的黎寿根老师说,在科技活动中,辅导教师常留下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这些问题知识面广,灵活性大,一般无法完全依赖课本来解答,对学生大脑的思维活动起到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们更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另外,面对科技元素迅猛增加以及各类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环保问题时有发生的今天,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尤为必要。
  科技制作创造美好明天
  在这次全市首届科技小发明竞赛中,记者还注意到,无论是日常生活类的,还是信息智能类的,或是废品利用、生物科技类的小发明、小制作,无不展示了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注未来世界、关注国家富强的态度。
  在第一天的展示会上,记者看到,宜春三小的孩子们展示了一场时装秀,他们把废弃的光碟、彩纸、羽毛球、报纸等制作成漂亮的时装(图②)。
  小作者欧阳春雷正向周围的同学介绍他制作的太阳能房子。“因为世界能源紧张,为节省能源,我设计了这款房子,你看,这是太阳能板,这个位置是蓄电池……”他讲得头头是道,旁边的同学有味。
  获金奖之一的作品溺水搜救指示器的研制思路是关爱生命。这是作者王宇晗因为目睹落水者由于捜救不成功、溺水身亡而设计的。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个神舟8号的航模,这是小作者有感于神舟6号、7号登月之后,对未来实现登月梦想的一种思考。
  还有污水净化处理器、安全蚊香盒、潜水艇模型…… 今天小小的发明,有可能就是明天的大创造。人的兴趣、性格主要形成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的创新必将给国家创新带来“惊喜”。因此,学校应在现有条件下创造学生获得科普知识和提高科学素养的机会,从而对旧有的教学体制有所突破。毕竟,学生对科普知识是如此渴望,而科学素养又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学校在推广科普教育上责无旁贷。
  只要让科普知识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强家富国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唐浩元
责任者
熊妍华
责任者
张玉婷
相关人物
易清源
相关人物
黎寿根
相关人物
欧阳春雷
相关人物
王宇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宜春三中
相关机构
宜春三小
相关机构
宜春实验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