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出的双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4903
颗粒名称: 联出的双赢
其他题名: 袁州区开展“村企结对携手共建新农村”的调查
分类号: F303.3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党建设和的建设各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抓出成效、创出特色,不光要行使好政“导“的职能和充分发挥农民“主”的作用,还应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支持、热心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形成齐抓共建的局面。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袁州区

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党建设和的建设各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抓出成效、创出特色,不光要行使好政“导“的职能和充分发挥农民“主”的作用,还应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支持、热心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形成齐抓共建的局面。而“村企结对,携手共建新农村”是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和密切工农关系的有效途径。
  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也体现出了一种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报恩情结。企业依靠自身努力拼搏,不断发壮展大,这之中既有党委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社会、农村提供的各方面支持。对企业而言,做强做大是主要目的,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也有一种回报社会的责任。参与新农村建设就是一种回报社会的表现。两年多来,袁州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村企结对,携手共建新农村” 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领导,创造一个和谐共建的政策环境
  一是深化宣传教育,在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企业结对全区农村,首要的是要以正确的结对理念统一村与企业的思想认识。一方面各乡镇加大了宣传力度,使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到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帮助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树立自强自立、奋发有为的精神;另一方面认真总结、大力挖掘村企结对中的先进典型。在这方面,有些企业是做得非常不错的,如青龙集团投资57万元改造结对村的基础设施,新修水塘10亩,硬化公路1.5公里;金豪公司斥资40多万元为结对村兴建自来水引水工程等。
  二是切实转变观念,在机制上进一步创新。一些人把村企结对仅仅看作是企业的慈善行为,往往停留在举行一次座谈会,办好一件实事、解决一个难题上,村企结对演变成扶贫式结对。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村企结对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企业的热情和政府的推动,难以持久。所以,袁州区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村企结对的根本目标,在于企业与结对村之间建立有组织、经常性、紧密型的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一种长效机制。通过优化信息、技术、管理、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并以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为纽带,继而促进科学文化知识、市场竞争意识、民主管理理念等的相互交融。
  三是深入调研,在上进政一策步倾斜。从当前村企结对情况看,企业的付出要大于村,村的收益要大于企业。如果一味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依靠企业的热情,村企结对是很难持久的。袁州区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制订了一些能让企业更多受惠的政策。这些政策以村企结对为切入点,既把村企结对看作是以工哺农、以城促乡的有效途径,又把村企作为结企对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平台。对符合发展方向的村企合作项目,该区制定了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税费优惠、提供融资便利等方面向民营企业倾斜,真正达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的。
  加强服务,搭建一座村企合作的连心桥
  企业参与这项活动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自助自愿、互惠共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联动,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丰富结对内容和形式。村企结对的方式可以是一企一村、多企一村、一企多村及经济顾问等形式,不局限于捐钱赠物一种形式,从改善乡村面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村和农民内在动力、共造良好发展环境、灌输新理念等方面入手,就突破口,进行新的探索,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做到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如青龙集团投入27万元在袁州区建立了160亩优质高效油茶基地及农产品加工基地,提升了袁州油茶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金豪公司总经理彭庚生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建立冬枣基地,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又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为公司未来发展,为全区果业壮大找到了一条最佳途径,同时为金豪公司做大做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江西民生集团王翔捐款20万元建成了楠木石陂上龙翔希望小学,为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还有许多客商(如济民可信药业、德和集团和百神药业等)慷慨解囊,全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均取得很不错的成效。
  二是加强组织引导。通过回馈社会树立良好形象,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普遍追求,只要引导得法,就能激发他们参与村企结对的意愿。在近两年的工作中,袁州区通过在全区广泛动员,特别是对那些村企结对率还比较低的乡镇,进行再认识再发动,引导企业与所在村、业务关系村、企业家原籍村结对。要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明确相应的职责,抽调力量,加强对村企结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服务,逐村明确责任人,强化村企结对跟踪服务,引导村和企业形成共识。区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引导企业跨乡镇与欠发达村结对,并切实搞好相关服务,努力实现每个村都有的企业结对共建。
  三是加大服务力度。企业与村建立结对关系后,区、乡镇两级政府积极进行沟通协调、配合与支持,引导结对合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一方面搞好了信息沟通服务。转达各级政府相关支持政策,分别为村和企业分析、传递各自发展需求及可能合作的领域。另一方面搞好了协调服务。村企双方合作的项目、合作方式确定后,随时关注合作进程,保障村与企业建立相互信赖的稳定合作关系。再次就是搞好了配套服务。帮助村级做好发展规划、合作项目论证与审批以及相关扶持政策。
  把握机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我们从思想认识上摆正这个位置,抓住这个关键,引导广大农村、农民不坐等外援,自觉练好内功,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打消那种一提“村企结对”,就马上希望企业给钱、给物、给项目的念头,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靠自己建出来的,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干出来的,用自己的双手创建美好家园;树立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抓住和把握这ー发展机遇,借企业家的新思想、新理念,借企业界的实力带动农村产业、基础设施、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方位的发展;正确处理好“外部支持”和“自力更生”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典型带动、示范引导,推动村企结对活动的开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如今在袁州区,“村企结对、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已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区自2006年9月开展此项活动以来,截至目前,结对企业共22对,企业共为村组捐赠资金474.8万元,捐赠各种物资价值上百万元;结对企业共为村组建立产业基地8个,免费培训农民工630多人,安排剩余劳动力840多人。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智红
责任者
彭庚生
相关人物
王翔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江西民生集团
相关机构
金豪公司
相关机构
德和集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宜春市袁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