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无牛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4865
颗粒名称: 魅力“无牛村”
分类号: G212
摘要: 一个冬日的早晨,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记者驱车行进在通往水头组的乡级公路上,一路上是丰收过后连片的稻田。汽车很快驶到水头组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进村水泥路上晒着的一片片金灿灿的稻谷。
关键词: 采访工作 村容面貌

内容

村庄概况:奉新县干洲镇溪泮村水头村民小组,与南昌市安义县交界,有101户,320人,耕地面积900亩,山林面积600亩,主导产业为种植业,村民年人平纯收入4600元。
  一个冬日的早晨,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记者驱车行进在通往水头组的乡级公路上,一路上是丰收过后连片的稻田。汽车很快驶到水头组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进村水泥路上晒着的一片片金灿灿的稻谷。
  走在干净、宽敞的村间水泥道上,除了偶尔可见的落叶,难觅垃圾踪影;屋前屋后绿树成荫,行走其间,让人顿时忘却城市的喧哗。该村党支部书记余告诉达记庆者,溪泮村是全县最早实行农村保洁员制度的村。从2005年开始,为实现村组卫生长效机制,村里按人头每人每月出1元钱,专门请了保洁员负责打扫村里的卫生,对垃圾进行统一集中清理,卫生条件大为改善。“我们水头组地多人少,是典型的粮食产区,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你们可能一路上也都看到了,秋收过后我们这里便家家门前晒谷、户户屋里存果。但说了也许你们不信,在我们村里可找不出一头耕牛来。”余达庆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原来,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水头组跟其他农村一样,分田包干到户,家家户户都有耕牛。到上世纪90年代,村民逐渐用上了小型耕种、收割机,但耕牛并没有完全退出舞台。直到2007年全县集中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国家又实行农机补贴,组里几户农民看准时机,牵头购买了3台联合收割机,这下可好了,组里几百亩地被这几台机器“吃”掉了不说,连附近村组的田也被它们给包了,村民耕田从此进入了无牛时代。
  余达庆的一席话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水头组的与众不同。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紧紧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日益发生着可喜的改变。
  ”目前我们水头组处处生机盎然、村容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实现了人平一亩果、户均家家用上自来水、户户看上大彩电,的确可算得上是而是多方位的。”说起近年村里的发展情况,余达庆一脸自豪。在生产方面,由于这里的农民每家每户都有田有山,一种养方面的收入,头脑活的村民还买了车跑运输,要不就外出务工。而在生活方面,水头组人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活。近两年村里开辟出了三横三心纵六条主干道,全部实行水泥路面硬化,村庄中区了还60新0平建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
  釆访手记:当改革的春风吹拂农村大地之时,水头人的心也被吹动了。于是变化便显而易见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农村的村容村貌都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而保持不变的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生活在水头组的人们肯定能够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因为水头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人和事,但却有一份可贵的和谐安宁,正是这份和谐安宁为水头平添了几许别样的乡村韵味。愿“无牛村”的魅力永续!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帅幼松
责任者
刘勇生
责任者
黄煜
责任者
余达庆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