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成奉新经济发展新“引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4793
颗粒名称: 文化产业成奉新经济发展新“引擎”
分类号: G124
摘要: 在全国第二次文化产业工作会上,奉新县文化局获国家文化部表彰的全国文化产业先进单位荣誉。近年来,奉新县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功能,将文化与经济巧妙地结合在_起似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带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奉新县

内容

近日,从西安传来喜讯,在全国第二次文化产业工作会上,奉新县文化局获国家文化部表彰的全国文化产业先进单位荣誉。近年来,奉新县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功能,将文化与经济巧妙地结合在_起似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带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
  素有“仙源灵境”美誉的奉新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在经济大潮冲击下,随着大量的民间艺人流失和文化阵地萎缩,奉新乡土文化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又迫切需要文化的支持。
  文化的繁荣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的一个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为了繁荣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推经济快速发展,奉新县委、县政府瞄准奉新距省会南昌仅 .60公里的优势,以打造南昌后花园的思路着力经营奉新的文化产业,将其放在突出位置。
  该县结合创建文明城和新农村建设等活动,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基层文化站,破格选拔专业人才,加大"造血”功能。
  该县先后在城区兴建滨河路、商贸步行街、宋应星公园等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规划了大成庙、加澜塔、九天阁、传统文化园、竹博园等特色文化景观,在乡镇建成12处农村图书点、40多个村级富民书屋、60多处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文化俱乐部,为城乡文化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该县着力做好"城市文化下乡”和“乡村文化进城”两大文章。围绕城市文化下乡,该县经常组织文化、农业、科技等部门开展“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活动,釆用图片展览、播放录像、发放资料、科技辅导等方式,将文化、科技送到群众手中;组织县文化馆、老年歌舞协会和社区文艺团体,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新人新事、城市居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相声等节目送到农村。围绕乡村文化进城,该县通过县文化部门牵头,鼓励农村文艺团体进城演出,每年还在县城开展“干洲农民书画展”、“花卉苗木展”、“谷雨诗会”等活动。奉新城乡文化互动,促进了民间艺术的繁荣,一批年代久远的民间歌谣、手工造纸、篆刻、书画等得以重放光彩。目前,挖掘和培育出奉新道情、潦河奇石等特色农村文化50多种,建成了五梅山诗社、澡溪剧团,奇石协会等民间文化组织近百个。
  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为文化产业优势,把潜在的文化优势变为现实的文化优势?该县针对民间传统文化无经济支撑、缺乏活力、难以发展的特点,将这些文化推向市场,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和管理。
  潦河奇石是该县新兴起的一种文化,它不仅能陶冶情操,也能为农民创收。为了扶持潦河奇石产业,该县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首的奇石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建设合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先后投入近百万元,于2007年10月1日在干洲镇临近国道的大街上,兴建了全省第一条潦河奇石根雕文化街道。该街200多米,共吸引了南昌、靖安、安义及畅本地的奇石根雕收藏爱好者32人,开设店铺50余个。该县还利用各媒介,重磅出击,大力宣传奇石产业健立网站,开辟参观景点,不断拓展营销渠道。据不完全充计,干洲镇参观奇石的旅游人数已达2.3万余人次,做成交易80多笔,交易金额达40余万元。
  该县还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做好旅游和文化的结合文章,实现了历史与自然“牵手”、文化和旅游“联姻”,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目前,该县开发出了百丈寺、应星公园、华林书院、萝卜潭等多个景点,形成以古色旅游、宗教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为主,集旅游、避暑、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走廊,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收入上亿元。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旭东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奉新县文化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西安市
相关地名
奉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