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劲风吹、财政风帆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4653
颗粒名称: 园区劲风吹、财政风帆扬
其他题名: 从上高县财政收入增长看工业园区建设成效
分类号: TU984.13
摘要: 上高县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按照“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创业富民、和谐崛起”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三化”联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
关键词: 工业园区 园区发展

内容

上高县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按照“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创业富民、和谐崛起”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三化”联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县城规模在“一江两岸、一城三区”的总体框架下,以每年新增面积1平方公里、人口1万人的速度扩张,城市化率达
  40.7%,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工业园区蓬勃发展,实行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双轮驱动,培育壮大了建材、食品、纺织服装、医药、鞋革、机电6大支柱产业,使我县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县向新型工业县的大跨越。风吹帆鼓,帆鼓船疾。在工业化的劲风吹动下,上高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工业经济形势喜人,财政收入更是稳步增长,连年实现高速增长,今年有望一口气跨过4亿元和5亿元两个台阶。
  一、财政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工业的飞速崛起
  近年来,在取消特产税、免征农业税、免征生猪税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较大的情况下,我县财政收入仍然实现了高速增长,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3.78亿元,自2003年一2007年五年间,每年平均增幅24.8%,且越往后增幅越大,今年上半年,每月增幅都在35%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2.5亿元,为今年跨过5亿元大关奠定了基础。这得益于工业经济的飞速崛起,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
  工业是财源建设的顶梁柱,而开放型经济又是工业发展的助推器。我县坚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从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入手,实施外源型发展和内源型发展并举,通过做强工业园区、做优招商引资、做活产业集群、做好全民创业来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的飞速崛起。到2007年底,我县有工业企业256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家,是2003年的5.6倍。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77亿元,同比增3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6.9亿元,同比增长40.2%。完成工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30.7%,占GDP的50.1%,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比2003年提高14.1个百分点,总量是2003年的2.9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7%,拉动经济增长14.1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增幅更是强劲,自2003年一2007年五年间,每年平均增幅44.3%,今年以来更是增幅达到50%以上。工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也逐年攀升,由2003年的37.5%攀升到2007年的67.3%,提高了29.8个百分点。
  工业的飞速崛起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我县连续多年获全省工业崛起贡献奖。工业的飞速崛起促进财政收入的增加,促使社会经济驶入了快车道,我县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综合经济发展先进县。
  二、工业的飞速崛起全依赖园区的强劲发展
  工业园区是企业发展的平台。上高县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实施大开放、加速工业化的主战场来抓,按照实施大规划、建设大园区、引进大项目、发展大工业的理念,做好园区的规划。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按照“规划立园、产业兴园、科技强园、生态美园”的思路和“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要求,坚持“发展、服务、协调、探索”四项基本职能,突破“资金、用工、土地、物流”四大瓶颈,主攻大项目、产业聚集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园区的“平台”作用、“磁力”作用和“引擎”作用不断发挥,目前已形成“一条走廊、四大板块、六大产业”的格局,即油仔洞至泗溪25公里工业走廊;镜山综合区、五里岭鞋业城、黄金堆机电产业板块和塔下建材板块;拥有建材、食品、纺织服装、医药、鞋革、机电六大支柱产业。
  没有企业,园区就没有生命。为吸引企业入园,县里营造优惠政策“零收费”,优质服务“零缺陷”,客商生产经营“零干扰”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诚招天下客。2007年,工业园区签约资金.37.1亿元,其中:到位资金33.1亿元,引进项目5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自建园以来,园区累计签约资金184.02亿元,实际进资119.95亿元,引进企业175家,投产企业129家,其中园区规模以上企业126家。
  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工业园区企业推动。2007年,工业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22046万元,增长78%,占全县工业总产值67.6%,其中工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76%,占全县工业增加值78%。工业园区累计上缴税收5.1亿元,其中2007年上交税收20532万元,增长63.1%,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4.3%,占全县税收收入64.5%。无论是工业增加值,还是财政收入,都占据了总量的大份额,工业园区已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园区强劲发展的同时,赢得了很多鼓励:先后荣获省政府授予的江西工业崛起园区发展专项奖一一安置就业前十名和六大指标综合先进单位,被评为全省十佳工业园区、全省先进工业园区,被省科技厅列为“省级民营科技园”。2006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开发区。
  三、园区的强劲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全力支持
  财政支持工业园区的发展就是在大开放的主战略中增加财源建设的投入,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上高县财政把支持工业园建设作为财源建设的“重头戏”,为工业园区“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给予了园区全力支持。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其一,开辟七条筹资渠道,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引“凤”,先筑“巢”。建设好工业园,基础设施是关键。上高县财政局认真落实园区建设资金,积极完善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启动、多元投入、滚动发展”的思路,千方百计开辟了7条筹资渠道,筹资总额达到9.632亿元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县、乡两级财政每年挤出一定资金安排用于园区开发建设,到2008年10月底,共安排资金1.78亿元。二是工业园区土地出让所得。该部分资金缴入财政专户后,由财政全额返还用于园区开发,到2008年10月底,共返还园区土地出让所得1.77亿元。三是园区企业所交纳的税费分成。园区企业所缴纳的税费按财政体制分成,园区留成所得一部分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到2008年10月底,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税费分成共有8200万元。四是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益调剂部分。主要是政府用土地换取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投入,这部分投入也是民间资金投入,民间资金首先投入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然后政府用土地通过招、拍、挂后置换给投资者,到2008年10月底,该部分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达0.31万元。五是适当开发商住用地,在建设、代理等运作过程中的收入。在园区规划时,适当规划部分用于开发的商住用地,由工业园区进行运作,在建设、代理等过程中的收入直接用于园区开发,到2008年10月底,这部分资金用于园区开发有562万元。六是争取上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在本县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专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到2008年10月底,共向上级争取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10210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项目9253万元。七是向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融资。利用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以相关资产向银行担保,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融资,到2008年10月底,累计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3800万元,其中仅2008年4月就一次性从有关银行融资3000万元。
  其二,出台五种优惠政策;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环境提供政策保障。投资环境是企业能否落户的首要因素,有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硬环境,还要有各种优惠政策的软环境。上高县财政局从自身的职能和职权范围入手,出台了5种优惠政策:一是收费优惠政策。园区企业在按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依照园区的总体规划,在接受有关部门质量监督的前提下,自建生产厂房、生活服务设施,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在自建生产厂房、生活服务设施时,可自主选择符合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自主选择设计方案,自主选择符合相应资质的施工和监理单位;在县电视台做招工广告可免费,业务广告减半收费。二是财政扶持优惠政策。1.园区企业从获利年度起依率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五年由受益财政在下一年度初列支全额扶持,后五年由受益财政在下一年度初列支扶持50%。2.园区企业从投产起依率征收的增值税(不含出口退税部分)由受益财政在下一年度初列支扶持,扶持幅度20%的扶持4年、扶持幅度15%的扶持6年、扶持幅度12%的扶持10年。其中产品出口、高新技术、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扶持年数可比上述年限增加2年。3.对财政扶持期满,按企业占地面积每亩纳税达到3万元以上的,其依率征收的增值税(不含出口退税部分)从扶持期满年度起,由受益财政对超过3万元部分按上述扶持年限继续进行扶持。依率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从扶持期满年度起,由受益财政按20%的比例继续扶持10年。4.企业的房产税、车船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扶持10年。三是待遇优惠政策。1.凡到工业园区落户自主创业的博士生(第ー学历),可享受工业园提供的200平方米左右的别墅一栋和财政一次性安家费10万元。2.确保客商及其管理人员、外籍员工在就医、子女入托、上学等方面享受本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所需费用由受益财政负担。3.本县民营企业符合入园条件的,享受客商企业同等待遇。四是培训优惠政策。由“阳光工程”负责培训的职工,财政按人头给予培训补助,凡参加培训的人员进入园区企业工作的,财政再按一定金额给予补助;与园区企业业务相关的各职能部门,每年免费为企业提供一次政策、业务知识培训。五是特别优惠政策。凡在工业园区投资高新技术项目、高附加值创汇项目、特大型投资项目,对上述优惠政策还可实行一事一议,享受特别优惠政策。
  其三,制定三项激励措施,为工业园区落户优势企业提供机制保障。为提高全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促进投资优势项目,上高县财政制定了3项激励措施:一是对个人的激励措施。对提供信息并促成投资的中介人,按项目投资规模给予信息费奖励:1.固定资产投资达300万元以上的农业开发项目、工业项目,按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到位额的1%奖励中介人;2.固定资产投资达1000万元以上的第三产业项目(房地产项目除外),按投资实际到位额的0.3%奖励中介人;3.对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少,可在一定年限内每年实现税收的一定比例奖励给中介人,实行一事一议。二是对单位的激励措施。1.上述提供信息并促成投资的中介为单位的,同样奖励给单位,发放给职工个人的部分,不计入统一津补贴范围。2.乡镇招商项目符合入园条件的,一律进入园区,哪个乡镇招的,哪个乡镇财政就是受益财政,税收全部按财政体制划给该乡镇,涉及多个乡镇的按比例分配。3.对乡镇工业经济发展快的前三名,每年县财政给予重奖。三是对企业的激励措施。1.鼓励客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对开发软件产品、发展集成电路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开发软件产品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发展集成电路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由受益财政在下一年度初予以奖励。2.高新技术企业从认定之日起,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3.出口产品达到当年产值70%以上的,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4.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按国家规定免征所得税。
  其四,建立一级财政体制,为工业园区增强自生能力提供体制保障。园区的发展是长期的,如果全靠政府“圈养”,会因财政风险过大反而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园区的建设。因此上高县一方面创新园区的管理运营机制,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组建了具有法人资格的工业园区开发经营实体来运作,推动园区建设投融资市场化;另一方面在园区积极探索建立一级财政,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定项(额)补助,收入分成,专项结算,自求平衡”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并建立了与体制相配套的财、税收入征管体系,明确了园区与乡镇及园区与县本级的税收划分规定。园区财政体制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各方积极性,规范了园区财政管理,增强了园区的自生能力,最终推动园区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四、财政的全力支持催生了园区的瞩目成效
  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承载体,在财政的全力支持下,在促济增长、推动产业集聚、扩大就业、盘活土地存量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效。
  1.促进了经济发展。通过集中有限资源,依托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不断改变过去那种遍地开花的做法,不断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形成产业优势,增强城镇的产业集聚功能。同时,通过产业的集聚,经济的繁荣,扩大了城镇的经济容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空间,园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角和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到2007年,我县园区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上交税收都超过我县的半壁江山。
  2.推动了产业集聚。关联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集聚发展,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节约交易成本,具有独个企业所不能达到的整体竞争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放大产业集群功能。在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园区经济中,我们特别注意产业集聚,把同一行业的企业归集一起,带动相关配套产品形成集聚产业链。通过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增强了工业园区发展后劲。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其中:纺织服装企业20家、建材企业14家、鞋革企业3家、医药化工企业18家、食品企业15家、机电企业28家。
  一是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渐集聚相关配套企业落户。2002年,我县按照旺旺集团提供的设计要求,仅用98天时间,垫资1300万元,建成了2.1万平方米厂房及附属设施。在旺旺集团多方考察,并对上高县投资环境认可后,才支付我县先行垫资的投资,成功引入了上高县瑞麦食品有限公司。在此带动下,旺旺集团在上高先后投资5000万美元,建立了上高旺旺食品有限公司、江西旺旺食品有限公司、上高必旺食品有限公司、长沙旺旺上高分公司、江西大旺食品有限公司。2008年,旺旺集团产值预计超过8亿元,税收将突破4000万元。
  二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聚集在一超,带动相关配套厂家落户。2005年,我县成功引入国际著名鞋革企业宝成集团,在此基础上,匹克集团入户鞋革工业区,带动了冠兴、全胜、方鼎公司等20多家鞋革及其配套项目签约上高,为打造中部地区最大鞋革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扩大了就业容量。园区投产企业的快速增加,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园区企业通过增加工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办法,吸引了大批外出打工人员、本县剩余农村劳动力、失业工人及外县务工人员。园区成为了劳动力就业基地。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园区就业人员累计达3.5万多人,比上年新增1.1万人。其中:裕盛公司1.42万人,匹克集团0.78万人,旺旺集团0.23人。预计到2008年底,随着裕盛公司二期工程建设、匹克集团投产、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等大型公司动工建设,可增加就业岗位5万人。
  4.盘活了土地存量。我县工业园区配套水平越来越高。园区不仅提供厂房等生产设施,而且建设了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原来小而散的农村工业经济格局正在向现代化的大工业园区经济格局转变。我县工业园区始建于一片荒山野岭上,通过推土平整,将土地出售给企业。用出售土地的收入,开发了第二期工业园区。原来的荒山变成了工业用地,并且盘活了园区周边土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上高县正紧盯“聚焦工业园,决战双百亿”目标,即“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资金100亿元、园区工业销售收入2010年达到100亿元阔步前进。有了工业的强劲发展,有了财政的高速增长,上高的经济社会一定能够发展得又好又快。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冷润喜
责任者
朱晓宝
责任者
郑小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春市上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