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4490
颗粒名称: 自行车的故事
分类号: I056
摘要: 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辆自行车真是件十分令人羡慕的事。那时,我们水尾队(自然村)300多人中,只有两辆自行车,一辆是大谡邮电所邮递员壬叔的专用车,田可人都不能借用。另一辆是该邮递员用过的车,“退役”后归其儿子使用。有一回,我借壬叔儿子的自行车去庙下舅舅家。水尾到庙下说近又远,家里人都是走路去,步行要一个多小时。回到家后,左手很痛,医生诊断为左手骨折。壬叔儿子没有责怪我,也没让我赔钱,但我内心至今仍觉得十分内疚。现在农村几岁的小孩就会骑自行车,也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摩托车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水尾自然村每户至少有一辆摩托车,还有几户已有了私家车。我儿子初中未毕业已用旧了两辆自行车。
关键词: 自行车 童年

内容

童年经历过的许多事,我大多已记不清了,但骑自行车摔伤一事,令我记忆犹新。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辆自行车真是件十分令人羡慕的事。那时婚嫁彩礼最体面莫过于“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电风扇、缝纫机和收音机。上初中时,有一位与我非常要好的同学,他家条件非常好,离学校又远,其父就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在他极力劝导和帮助下,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作为十多个同学中较早学会骑车的我异常兴奋和自豪,但因家里穷,无力买车,也就立即转喜为忧。那时,我们水尾队(自然村)300多人中,只有两辆自行车,一辆是大谡邮电所邮递员壬叔的专用车,田可人都不能借用。另一辆是该邮递员用过的车,“退役”后归其儿子使用。有一回,我借壬叔儿子的自行车去庙下舅舅家。水尾到庙下说近又远,家里人都是走路去,步行要一个多小时。大塅集镇通往庙下的简易公路从我家门口经过,是一条由大兵团作战人工修筑而成,且修成后就没有养护过的土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路虽差,但山里五个村的木头和农用物资都要从此出入,往返车辆也不少。当我骑至斜口岭长坡下坡的转弯处,迎面一辆装满木头的拖拉机向我驶来,毕竟不常骑车,车技也就半生不熟的,路又窄又不平,急忙躲闪却连人带车一起栽入路边高坎下。司机急忙停下车,跳下来扶我,问我伤着没有,我第一句话就是问车子摔坏了没有。司机要扶我回家,我却要他把自行车推回去。回到家后,左手很痛,医生诊断为左手骨折。但更让我难过的是自行车龙头和前挡板摔坏了。壬叔儿子没有责怪我,也没让我赔钱,但我内心至今仍觉得十分内疚。拥有一辆自行车是我高中毕业前的心愿,但却只能在1988年参加工作后才得以实现。现在农村几岁的小孩就会骑自行车,也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摩托车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水尾自然村每户至少有一辆摩托车,还有几户已有了私家车。我儿子初中未毕业已用旧了两辆自行车。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江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