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波澜壮阔的30年,也是宜丰县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3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宜丰县始终坚持在改革中求突破,在开放中促跨越,在和谐中重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产总值从6839万元增长到30亿元,年均增长9.9%;财政总收入由593万元增长到2.28亿元,增长了3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8元增长到4296元,增长了42倍,是宜丰县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30年。一、始终坚持在改革中求突破一是破旧立新,搞活农村经营。宜丰县70%的人口在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搞活农村经营、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从人民公社旧体制中解放出来,确立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逐步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实行粮食等购销市场化改革,全面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大力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率先推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共投入50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4.6亿元,是1978年的34倍。二是抓大放小,发展多元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宜丰县紧紧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这个中心,大力实施多元经济发展战略。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实行以改革总揽全局,内涵外延并重推进工业大规模发展,稳定持续实现农业增长的方针;在增长格局上,延伸资源型工业的加工链条,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工业,丰富产业内容;在产业结构上,由工农业的发展带动商业服务业更快发展,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体,三个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的战略布局。大力实行放蜂采蜜(鼓励、优惠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放水养鱼(对企业放权让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放虎出山(提倡、鼓励科技人员跟原单位脱钩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承包开放性项目)等优惠政策;全面实施国有企业改制,不断理顺企业产权制度,增强企业经营自主权;整合政策和资源优势,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县经济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2007年,全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5481万元,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3000万元,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869万元,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3798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39295万元。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7363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31.1亿元,增长了41倍。三是退位进位,建设效能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宜丰县始终严格界定市场与政府界限,对市场可先分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当好裁判员和服务员;对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当好责任人和管理员。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优化组合、整合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乡镇机构;推行“村账乡管”、“乡财县代管”制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率先在全省实行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实行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制度,不断完善行政服务功能。二、始终坚持在开放中促跨越宜丰县紧紧抓住扩大开放的历史性机遇,牢固树立“开放度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的理念,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是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改革开放30年,既是经济腾飞的30年,也是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的30年。宜丰县始终坚持以思想大解放促观念的大转变,敢为人先,敢于打破旧束缚,用先进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抢抓机遇扩大开放。改革开放之初,宜丰县就在优化对外政策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出台了允许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兼并、租赁、渗透,把竞争、风险、激励机制引入企业;审时度势,拓宽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经济竞争,鼓励对外“四借”(借资金、借资源、借智力、借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1988年全县共有98家工业企业的105个项目(产品)同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的7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经济与技术协作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抢抓全国改革开放向内陆省份纵深推进的历史性机遇,结合宜丰实际情况,专门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了“可收可不收的规费全部予以取消,对有上下限规定的,全部按下限收取”等规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近年来,培植壮大了木竹建材、机械制造、陶瓷生产、食品饮料、医药化工“五大产业”,引进了协升纸业、协旭机械、信星鞋业、宝成鞋业、上岗科技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台资企业。2007年,全县实际引进县外资金13.86亿元,利用外资1332万美元,出口创汇600万美元。县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累计达到137家,其中竣工投产企业87家,实现税收4638万元,创历史之最,并晋升为江西省民营科技工业园。三是发挥优势创造特色。宜丰县始终坚持要想获得发展先机,就必须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打造地方发展特色。改革开放30年来,始终围绕竹子这一优势资源,创造地方发展特色。从企业主要利用竹子资源加工竹地板、竹凉席等,到现在拥有一批高科技企业利用竹子加工竹炭、竹纤维等新型高科技产品,竹产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县竹业总产值达4.4亿元,实现税收50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2%。同时,重点扶持年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万国矿业、5000万元以上的鼎丰玻璃等一批重点企业发展,确保企业做大做强。三、始终坚持在和谐中重民生改革开放30年来,宜丰县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在统筹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一是以统筹发展为先。宜丰县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007年底全县在校学生达33893人,全县已有专业技术人员4677人。推动卫生事业加快发展,1978年末全县每千人口中只有医疗技术人员1.7人,2007年末每千人口拥有医疗技术人员3.17人。同时,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主动下调木竹采伐指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9%,成功获得阿拉善生态协会和国际大自然保护协会组织的“2007年SEE.TNC生态奖”第二名。二是以改善民生为重。改革开放以来,宜丰县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增加人民福祉,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2007年末每百户平均拥有彩电86台、电冰箱26台、移动电话134部、摩托车76辆。30年共修建各类住房近180万平方米,2007年还专门投资1000万元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较好地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目前全县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22.3平方米,是1978年的3.1倍。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工作,2007年共有16124名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20241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8956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三是以维护稳定为本。没有稳定的环境,一切发展都是空谈。宜丰县始终将维护安全稳定作为顺利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全面实施和谐发展战略,实行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大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学校安全、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依法有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和谐平安宜丰”建设,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改革开放事业在稳定中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