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归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4064
颗粒名称: 黄山归来
分类号: K928.3
摘要: 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年轻时去过泰山,可这次还是经不住诱惑,随团去了黄山。我一向偏颇地认为,年轻人登山大多是为了征服,老年人登山则是为了留恋。而我已到中年,坦白地说,登山观光的同时,工作、生活的感悟或多或少也留存了一些在那时那刻的风景之中,逍遥那是有的,归来后还有身心疲惫。
关键词: 黄山 思想感悟

内容

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年轻时去过泰山,可这次还是经不住诱惑,随团去了黄山。
  我一向偏颇地认为,年轻人登山大多是为了征服,老年人登山则是为了留恋。而我已到中年,坦白地说,登山观光的同时,工作、生活的感悟或多或少也留存了一些在那时那刻的风景之中,逍遥那是有的,归来后还有身心疲惫。
  黄山是神仙住的地方。仰望莲花峰时我就一直这么想。我辈凡胎肉身,怯怯地近观便是亵渎了她的圣洁。那是肯定的。陶君也说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北门索道上山的时候,那种怯或者说是敬畏油然而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敬畏。俯视脚下的峥嵘千峰,横峙万壑,我的心也随着那缆车忽上忽下,但我还能保持住男子汉的矜持,同行的陈老师更是怀抱缆车内的一根铁柱,微合双眸,一张小巧而精致的脸涨得通红,仿佛她把这全部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东海龙王的这根定海神针。我故作轻松地搞笑:“没关系,要是缆车掉下去了我会一把将你拽起来的。”我们说笑着,紧张是缓解了,可错过了那一路风景,好在还能一见缆车两旁的绝壁奇松,或立、或倒、或偃、或仰、或亭亭玉立、或凌空欲飞,是那么地刚毅挺拔,苍劲多姿。它们经受了多少狂风暴雨,酷暑严寒,却依然扎根瘠薄的岩缝,不离不弃,在漫长的岁月中顽强地坚守,令人感动。我想,这黄山松之秀奇和顽强的性格,说到底也是一种人生。我心怯,更多的是对那不屈生命的敬畏。
  从丹霞站至光明顶,一路风光绮丽,景点集中,记得有“达摩面壁”、“白马驮经”及惟妙惟肖的狮子峰头部,特别是“猴子望太平”给人极目千里、云山茫茫、江河一线的畅快淋漓之感,还有诸如“飞来石”等怪石嶙峋,巧夺天工,不胜枚举,记也记不清了。简直是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一条铁链上挂满了一串串形式各异的同心锁。站在一串同心锁前沉思良久,再仔细翻看一把已锈迹斑斑的双心图案的心锁,猜想着这对情人现在的生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或许他正在他乡奔波,或许她正在家乡养蚕,他们的孩子已上小学,那可是他们爱情的“锁”,锁住了她额头的皱纹,永固了他驿动的心。于是,我感动,也很想买一把这样的锁,只是独行的我已不能与人随便地牵手了。
  爬上一处山峰,路过一处景点,导游说那上面的石头有灵,摸几下福寿财情皆至,我不心仪这牵强附会的解说。石本四大皆空,物随景生义,景随人生情,石不矫情人矫情。看着那些蜂拥而上的淑女们,我顿悟曹雪芹笔下的石头为什么那么地有灵性,就是因为大观园里那些女孩子的潸情。我还是就势歇息,跏趺观景。
  你看那两面夹壁,峭立千仞,奇峰突兀,刺破苍穹,座座跃跃欲试,对对竞相争峰……我本心若止水,见此景也不禁怦然心动。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知道自己属于仁还是智,或者什么都不是,因为我生活在江心洲,曾多次看那大江东去,每一次都感慨岁月蹉跎,悲从中来。不像今日看山,竟还有几许不甘,使我还能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活着是要服从内心的。人生就是这样奇怪,有时心如止水,有时又豪情万丈,一会儿柔情似水,一会儿又铁石心肠。道家有“道”之人放浪形骸,虽敬畏山水, 倒也无影无踪。佛家讲究寄情山水,一花一草
  一树一性灵,但以善为本,与世无争。而我等就造化不行,尽管今生不再青春,还指望来世作伴江眠。涛涛长江柔情水,似水流年叹此生。不想也罢。
  还是急切地盼望着登上光明顶吧。导游说黄山上气候多变,忽晴忽雨,不知今日能否看到日出云海,那可是圣景,它撩拨得我们一行人勇气倍增。我知道此景不是人人都能艳遇,正如人生,虽有不甘却也无奈,不是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青年时的理想,中年时已变为想象,我不知道老之来矣可是幻想。
  终于爬上光明顶,尽管已是气喘吁吁,可阵阵凉风挟裹着团团雾岚从我的鼻翼下掠过时,我不禁猛吸一口,先前填充胸腔的那些块垒顿时化作那轻雾飘逝而去,一阵滋心润肺的畅快淋漓,感觉像飘飘欲仙。试胆崖前观“东海”,云海已渐渐生成,那云雾还是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把眼前的山坳深壑填充得一片乳白,给人一种英雄豪迈之气。那云雾,似银涛雪浪,汹涌翻腾,拍打着绝壁悬崖,撞击着寥廓苍穹,偶遇潮起潮落之间零星的白沫飞溅,溅得我的身上润湿一片。我感觉,那远山近峦,出没无常,便是这汪洋大海中的座座仙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看那一块巧石,云遮雾罩之中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正飘飘荡荡下凡来,清风徐过,撩起她神秘的面纱,似乎让人窥见那骨骼清新的肌肤,令人叹为观止继而浮想联翩。同行的钱老师热情地为我们按下这快门,我想,她给我留下的不只是蔚为壮观的云海,宦海也浮沉,人事狰狞,不知何时还我一个骨骼清新的人生,勤勉做事,清白做人。
  日出最终没有见到,可我看到了云海,也应值得庆幸。人不能贪得无厌。只是可惜莲花峰封山了,天都峰绝顶凶险,我已是体力不支,只能抱憾止行。作为弥补,导游指引我们来到玉屏仰望天都、莲花二峰,表达我们的向往与虔诚。我渴望在天都峰瞭望,更渴求在莲花峰上跏趺,好心的同伴知我心意愿与我同行,可我实在担心“此去经年”,有去无回,也影响了大家的行程,只好在心底里向那众峰簇拥、仰天怒放的新莲顶礼膜拜,向那摩天拔地、雄奇险哨的“群仙所都”敬礼。好在玉屏楼东侧、文殊洞之上,有我久仰的千年迎客松,迎客松破石而生,枝干苍劲,形态优美,一枝长桠低垂文殊洞口,恰似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四方游人。
  我仔细端详,发现似与我家中堂画上的有点不同。画上的迎客松平面风静,苍翠挺秀,四季常青,这立体的迎客松叶灰绿、干遒劲,正迎风展枝,凌空飞动,一个鲜亮入画,一个飘逸自然,至此,又觉得虽未能登天都、莲花二峰却也不虚此行。也如人生,有人说“风景这边独好”,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其实在我看来全在于人的心境。人生少无瑕,也许或缺的人生才是真人生。欲望如沟壑,站得越高,欲壑愈深,而迷雾愈浓。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休息调整,准备下山的征程,因为,这黄山的风让我清醒,我已不再年轻。
  黄山归来,我感觉已经预演了一遍人生。一觉醒来,竟是汗流浃背,腰酸体痛。为生活而不是生存,我还得顽强地爬起来,学那不倒的黄山松。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鲁赤
责任者
徐霞客
相关人物
曹雪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