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记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3938
颗粒名称: 鸡蛋的记忆
分类号: I057
摘要: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在朋友的祝福声中,又迎来了我的生日。面对精美的生日蛋糕和丰盛的菜肴,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那时,每年生日母亲都会为我煮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是一年中最美的享受。如今时间虽然已过去20多年,但每每想起仍感觉余香满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鸡蛋是一个家庭青黄不接时唯一的收入来源,母鸡被形象地称为“银行”。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文学创作

内容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在朋友的祝福声中,又迎来了我的生日。面对精美的生日蛋糕和丰盛的菜肴,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那时,每年生日母亲都会为我煮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是一年中最美的享受。如今时间虽然已过去20多年,但每每想起仍感觉余香满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鸡蛋是一个家庭青黄不接时唯一的收入来源,母鸡被形象地称为“银行”。那时最常见的生意人就是“收鸡蛋的”,一个鸡蛋或3分钱,或5分钱,经常见到大妈、大婶们为一个鸡蛋的大小与“老板”争得面红耳赤,但因为急等着这笔“可观”的收入去买回生活急需的3分钱一斤的食盐、2分钱一包的洋火,最终低头妥协的多。人民币的缺乏使鸡蛋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农村实实在在的交易货币。用鸡蛋买铅笔、用鸡蛋买作业本……恐怕是我们那代人都做过的事吧?小小的鸡蛋承载了一个家庭太多的希望。母亲用粮食喂鸡,再攒鸡蛋卖钱供我上学,希望我光宗耀祖。小小的鸡蛋还承载了太多的纷争。偶尔哪只母鸡“品行不端”、“红杏出墙”,那么轻则是嫌疑最大的孩子代鸡受过,蒙受不白之冤,重则是邻里纠纷,硝烟弥漫。
  °终于有一天可以正正经经、名正言顺地吃一个鸡蛋了,那就是我生日那天。“老汉生日一碗面,娃娃生日一个蛋”说的就是那个年代的事。我已不知道我是怎么把那一个鸡蛋吃下去的,只记得那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
  如今,在农村,小洋房随处可见,农民越来越富裕,鸡蛋早已不是奢侈品了。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在小小鸡蛋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深深折射出祖国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日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