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岗村三变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3694
颗粒名称: 先岗村三变奏
分类号: F303.3
摘要: 高安市蓝坊镇先岗村,过去以穷出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省级特困村。“两脚精光,走到先岗;豆豉豆渣,臭气难当”,就是当地人对上世纪80年代初先岗人贫困生活的真实形容。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励志创业发展,艰苦创业致富,一举摘掉了贫困帽。
关键词: 先岗村 乡村建设

内容

高安市蓝坊镇先岗村,过去以穷出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省级特困村。“两脚精光,走到先岗;豆豉豆渣,臭气难当”,就是当地人对上世纪80年代初先岗人贫困生活的真实形容。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励志创业发展,艰苦创业致富,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如今的先岗村,家家户户住新楼、走新路、看彩电、用手机,餐桌上美味佳肴成家常便饭,先岗人开心的笑容荡漾在幸福的生活里。
  —变:居住条件——从土坯危房到庭院楼房先岗村位于高安市东部,与新建县石岗镇金城村接壤,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由于地处山村,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上世纪80年代初,该村95%以上的村民住房都是泥模框的土坯房。上世纪80年代后期,蓝坊乡农机厂倒闭,该村48岁的农机厂技工罗水根率先走出先岗村,成为先岗外出淘金第一人。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先岗青年也纷纷走出家门创业。与此同时,留守家园的先岗青年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推广应用地膜育秧、旱床育秧、棉花营养钵等科学种田技术,农业收入明显提高。此后,村集体先后发展了10个窑厂,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了先岗小学教学楼和先岗村部的建设。2005年,村委会又筹资80万元硬化了2.5公里的黄兴公路先岗段水泥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钱袋子鼓起来的先岗人不甘落后,纷纷置业置产。目前先岗村有70%的村民建起了两层以上的庭院楼房,昔日的土坯危房已经成为上辈先岗人的苦涩记忆,改革开放让中国老百姓尝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面貌改善的甜头。现年逾古稀的罗水根老人眼不花、耳不聋,他说:“如今村里的面貌一日新似一日,国家也越来越强大,我自己也是儿孙满堂,住上了漂亮的楼房,70多了身子骨还挺硬朗,这在年轻的时候想都不敢想啊,真是托了共产党的福了。”
  二变:餐桌食谱——从臭气难当到肉汤飘香过去,贫穷是先岗人的痛。那个时候,先岗人的生活过得确实很苦,因为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进出常常不得不打赤脚,吃饭也是有了上顿没下顿,下饭的菜只有霉得发臭的臭豆腐。
  可是先岗人人穷志不短。改革开放后,先岗人从老到少个个励志创业,发奋图强。年少的好好读书;年轻的或外出勤奋创业,争当务工能手,或在家科学务农,争当种田高手;年纪大些的也不甘示弱,用自己的勤劳证明自己还有用,还能当好一家之主。经过多年来的拼搏,先岗人的收入增加了,钱袋子鼓起来了,餐桌上的菜谱也丰富起来了,美味佳肴也飞入了先岗村民的菜盘子里。如今的先岗人走到外头,腰板挺得直,脖梗伸得直,不会再为自己是先岗人而一脸羞愧,脖子通红了。
  昔日豆腐渣,今日肉鱼鸭;昔日臭气难当,今日肉汤飘香:先岗人的生活真是一天更比一天好。
  三变:婚嫁方式——从换亲到择亲贫穷总是与落后为伍,就连婚姻都是这样。因为穷,先岗的适龄男子娶不上媳妇;因为穷,先岗的妙龄女子求人要。先岗人只能以亲换亲,以姐妹对亲换兄弟对亲,没有合适的对亲的兄弟姐妹,那只有打光棍。改革开放的今天,先岗人不再为婚姻嫁娶犯愁了。先岗人身上有钱了,男的不愁娶不进,不少男子还要选择一番呢。女子就更不用说了,嫁到外边去,先要查查对方家的老底,还得定身价。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先岗村有个叫罗来清的青年,15岁父母双亡,因贫困他小学没毕业就在家种了几年田,后来跟着村里人出去打工,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进厂当上了技术骨干,还娶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小他3岁的弟弟也于2005年娶了媳妇,家里盖上了两层小楼房。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罗建华
责任者
罗水根
相关人物
罗来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