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语文的乐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3348
颗粒名称: 民间语文的乐趣
分类号: H1
摘要: 不知怎么就有民间语文的说法,应该就是区别于书面语言和官方语言的话语和文字。民间一说,难以堂而皇之登大雅之堂,身份上似乎就低了一等。但我以为,民间 语文恰恰是最贴近生活,最容易被大众接受,是最没有负 担的文字语言。更多的是体现诙谐、风趣的一面,笑骂反 讽,酒桌上、茶余饭后,任何非正式场合都能信手拈来,貌似涂鸦之作,有经典者却能让人回味无穷。而有的文学环境下,把一些小段子,也叫“城市笔记”之类的文字归结为 民间语文。
关键词: 中国语文 民间语文

内容

不知怎么就有民间语文的说法,应该就是区别于书面语言和官方语言的话语和文字。民间一说,难以堂而皇之登大雅之堂,身份上似乎就低了一等。但我以为,民间 语文恰恰是最贴近生活,最容易被大众接受,是最没有负 担的文字语言。更多的是体现诙谐、风趣的一面,笑骂反 讽,酒桌上、茶余饭后,任何非正式场合都能信手拈来,貌似涂鸦之作,有经典者却能让人回味无穷。而有的文学环境下,把一些小段子,也叫“城市笔记”之类的文字归结为 民间语文。
  某晚报的副刊就有这么一个“民间语文”栏目,主要是收集一些来自于民间的,似乎是不成文又被百姓习惯使用的语词。比如“宰熟”、“帅呆了”等语词都具有民间语文推行应用的特征。另一个集中表现为方言语境中的语词,比如芜湖方言里的“翻丝倒骨”,外地人肯定听不懂,意思就是一个人喜欢折腾,花样门道多;比如“丁浪子”,则指“小蜜”。民间语文的地域特征显然,基本只能在某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存在。但它是丰富的,具有ー定的创造性,同时也能紧紧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演变。人们拒绝乏味的生活,同样不能忍受乏味的语言。因此,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对民间语文进行积极的创造,籍以丰富生活,调侃人生。更多人在厌倦了官话、套话、假话、废话之后,却很乐意品味民间语文的乐趣,因为它给你的是轻松,甚至可稀释 你的烦恼。
  现代网络、信息化社会,一些笑话和段子通过网络和短信等方式传播,那也是民间语文的表现特征。比如,网民都知道的“打酱油”,传统解释是,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这就叫打酱油。网络用语解释为,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回帖,相当于“路过”。名词来源之一系贾平凹文章《笑口常开》,原文如下: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 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单间里。出差马上就要走了,一走 又是一月,夫妻想亲热一下,孩子偏偏不离家。妻说:“小 宝,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打些酱油,给你爸爸做一顿好 吃的吧”孩子提了酱油瓶出门,我给了一个大口浅底盘子说:“拿这个去,别洒了啊! ”孩子走了,关门立即行 动。毕,赶忙去车站,于巷口远远看见孩子双手捧盘,一 步一小心地回来,不禁乐而开笑。来源二,广州电视台采 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很黄很暴力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络成为笑谈,甚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后来还派生出所谓的“酱油党”,宣言为:打酱油是一种态度,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打酱油是一种生活,既不是简单的看热闹,也不只是简单的路过;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静静品味自己的沉 默;打酱油是一种境界,我也曾经热血激愤过,但是我现 在什么都不说。
  民间语文传播异常迅猛,加上网络的推动,使得民间语文除具地域性特征之外,又具有全民广为使用的外延。民间语文由于创造群体大范围的推动,内容也越来越见丰富。大家都知道,一些属于民间语文范畴的“雷词”也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语词。如“沙发”、“飘过”、“俯卧撑”、“叉腰肌”、“含泪劝告”等等。著名的语词收集人黄集伟老师专门就收集这些,还出了几本书。他的博客里就有“一周语文”栏目,专门收集流行的民间语文词汇。关于民间 语文的时效性,有例子说明,如“三鹿奶粉”事件就派生出 很多词汇来,有“自取其乳”、“后妈的选择”;关于美女的
  一说,有词汇为“养眼指数”,据9月16日《华西都市报》报道,本周内一份由成都锦江区政府组织、专业调查公司调查的春熙路“美女养眼指数”即将首次发布。仔细发现 的话,民间语文其实早已逐渐开始登堂入室走进正规场合了。
  生活中你可以发现,我们早已离不开民间语文。民间语文除了语境不断丰富之外,词汇也显得随心所欲,自然发挥。这不,在网络上以往和朋友招呼,近乎暧昧地叫朋友们“亲爱的”,可很多人直接就说成了“亲们”,一个编辑说“亲们,还没收到样刊和稿费啊?郁闷!”而另一些人则喜形于夸张和啰嗦,“迅雷不及掩耳”则被 PS为“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多出两个字,人没累着却多 了异样的谐趣。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丁浪子
相关人物
贾平凹
相关人物
黄集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广州电视台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