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牛仔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3346
颗粒名称: 袁州牛仔裤
分类号: J732.2
摘要: 袁州乡下的新年灯彩中,最具草根性、最富农耕情趣的,当 推牛仔灯。
关键词: 袁州区 民间舞蹈

内容

袁州乡下的新年灯彩中,最具草根性、最富农耕情趣的,当 推牛仔灯。
  '牛仔灯其实是一种乡间歌舞表演。三五个演员,几件普通的响器、乐器,一只用彩纸扎成的牛灯加上几样充当道具的用器、农具,便是它的全部班底。音乐主要是釆茶调和乡俚小曲,表演起来且歌且舞,加上一段段的念白,还有一些插科打诨。讲的是地地道道的袁州方言,偶尔夹杂几个官话字词,更显土 得掉渣。但是,人们还是把它作灯彩看待。
  牛仔灯中的角色是乡村常见的各式各样小人物,有做长工的、送大卦的、打铳的、捡柴的……还有一个插科打诨的“三伢俚”。演员也是极普通的乡下老表,无须化妆,扛把锄头是做 长工的.拿把柴刀又是检柴的,自己演自己,既亲切又自然。
  戏开演了,角色们依次上场,照例先作一番自我介绍,如“打铳咯才走,我送大卦又来。送大卦、造大化”,“咯长工啊真不是人做咯。吃嘛吃得少,累嘛累得驼,困嘛困得晏,起嘛起得早”。接着便是歌舞或念白表演,有时还会临场发挥一些祝福吉语,既增加气氛,又让观众听着高兴,比如送大卦的说: “卦嘴对卦嘴,咯只表嫂一定生只好伢仔”、“卦嘴对卦腰,咯只 表嫂蓄猪尽长膘。”
  牛仔灯许多情节都表现出乡下老表苦中求乐、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但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做长工的表演。长工是旧社会最穷最苦最没地位的底层人物,牛仔灯虽也诉说他 们的穷苦,但又不是一味表现阴暗,而是用ー种特殊的手法来 发现他们生活中的阳光,虽然微弱,但不失灿烂。扮演做长工 的演员荷锄一出场,便有一段看似平常无奇,却饱蕴精彩的念白:“我来到大门口,看到一树好红枣,红嘛红得好,黑嘛黑得好。我伸手摘不到,锄头勾不到,我捡起一块土坷佬,一丢打下三粒枣。放到嘴里咬ー咬,味道真蛮好。”这种超然、洒脱、充满乐观的生活态度,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人,是不 可能具备的。
  牛仔灯由于扮的平凡人,演的平凡事,说的平凡话,典型的“乡下狮子乡下弄”,深受人们的欢迎。我小时候就曾追随牛任灯,一路看下去,百看不厌。当然,这是很久远的事,现在袁 州乡下已经难得见到牛仔灯了。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