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社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3325
颗粒名称: 爱在社区
分类号: C913.7
摘要: 在一个社区,生活困难的群众有人救助,上学缺钱的学生有人资助,找不到工作的人有人帮助解决就业,社会公益事业有人义务监管……这样的社区,无疑是爱心社区;这样的社会,无疑是和谐社会。近日,记者走进袁州区珠泉街道半边山社区,探访这里的困难群体,感受到了一种爱在这里延伸、渗透。
关键词: 张海安 贫困问题 感受爱 我温暖

内容

在一个社区,生活困难的群众有人救助,上学缺钱的学生有人资助,找不到工作的人有人帮助解决就业,社会公益事业有人义务监管……这样的社区,无疑是爱心社区;这样的社会,无疑是和谐社会。近日,记者走进袁州区珠泉街道半边山社区,探访这里的困难群体,感受到了一种爱在这里延伸、渗透。
  感受爱 我温暖
  今年69岁的张海安是原宜春市明月山钨矿的职工,退休后每月只能领到维持生活的费用。最让他痛心的是1995年儿子不幸遇难身亡,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之后,儿媳妇也改嫁了。老张和老伴只有投亲靠友过日子。4年前,老张一家四口住在现在这个地方原宜春市物资仓库。由于两个孙子在读书,家里每月的经济来源(退休金、低保金、捡垃圾收入)加起来不到1000元,连每个月几十元的房租钱都出不起,老张就只有拾些砖瓦木头,自己盖了间棚屋,作厨房和宿舍。棚房简陋粗糙,今年初发生冰冻灾害时,邻居老袁担心棚房上方的树会倒在老张的棚房上,就让出一间两座的平房给老张ー家四口住。
  张海安的两个孙子学习成绩都很好,可是每年的上学费用却让老张发愁,尤其是大孙子张斌考上重点高中又得寄宿在学校,虽然学校也照顾了小张,但每年仍需几千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2006年社区居民、市园林局千部罗文得知张斌的处境后,马上掏出500元钱让社区干部转交张斌,以作学习费用。去年,罗文又特意到张斌家了解情况,再次捐助 500元钱。
  目前,张斌已考入南昌大学,在街道社区和学校的帮助下,申请了政府设立的贫困大学新生助学金。入学之后,他通过争取助学金、奖学金,勤工俭学等方式赚学习和生活费用,尽量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虽然生活特别困难,虽然处境十分艰难,但有爱心雨露的沐浴,大学生张斌的人生之路定会越走越平坦,越走越宽广。
  承载爱 我感激
  右手残疾的梁军艳2000年与袁州区油茶林场新康府村塔下组青年林桂生结婚后,成为了一名菜农。后来因家里的土地被征用,被安置到珠泉街道半边山社区宜南新村。为了建房子,家里欠了一万多元钱。由于梁军艳上有年过六旬的家公家婆,下有年幼的女儿,加上家公因病常年不离药,丈夫没有技术靠打短工挣钱,自己因为残疾找不到事做,所以生活就过得特别艰难。
  去年初,梁军艳收到了半边山爱心社区印发的便民服务卡,说居民有什么困难,只要拨打“爱心服务热线”,就有社区干部来帮忙解决。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服务热线。不久,社区的工作人员就到她家了解情况。后来,社区聘用梁军艳为保洁员。当年3月份,梁军艳就上岗了,一天工作几个钟头,月收入也有四五百元,从而缓解了她家经济困难的局面。当年就还了2000多元的欠债。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失地农民、残疾家庭来说,尤其如此。辖区内有78户失地农民的半边山社区,农民就业的压力相当大。为此,社区ー方面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民就业问题;一方面与创办经济实体的社区居民联手,想方设法安排失地农民就业。社区居民、入党积极分子谢宜芳从事酒店经营后,主动将社区内的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招录到自己的酒店工作,为多名无业人员提供了“饭碗”。
  据了解,半边山社区“爱心服务热线” 自开通以来,服务中心共接到求助电话 200多个,帮助居民解决困难186个,处理纠纷5起。
  储存爱 我所愿
  走进半边山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标有“爱心超市”字样的超市格外引人注目。超市里有大米、食用油、面条、方便面等食品和衣裤、毛巾、香皂、纸巾等日常用品, 还有书刊和捐款箱。
  原来,这个“爱心超市”是通过社区承办、党员带头、单位捐助、社区扶贫的办法组建起来的。超市物品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或捐款购买,实行免费发放。凡社区内符合受助条件的困难居民,通过申请且经社区工作人员调查审核后,可随时来这里领取家庭所需物品。
  2007年8月,社区党支部书记曾红云从“爱心超市”得知一居民患了白血病,不仅药费不足,而且生活也成问题,就马上掏出2000元钱,托工作人员以“超市”的名义将捐款交给该居民,以解其燃眉之急。像这样急人所难捐款捐物的事,曾红云自己都不记得有多少次了;像这样的好心人,在半边山社区有许多许多。
  奉献爱 我乐意
  半边山社区居民黄贱发原是宜春市中医院的骨科医生,退休后一直赋闲在家,但他却特别热心公益事业,平时是小区的义务护理员,只要哪个居民有点头痛 脑热什么的,他得知后就会主动前往诊 治;每逢社区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他就 上门入户免费给居民体检、治病。
  今年55岁的李梅桂从原宜春市轻工总厂下岗后,成为半边山社区轻工一组的居民。这位从厂保安科长岗位退下来的汉子并没有愤世嫉俗、怨天尤人,而是利用自己熟悉地理环境、在周边人缘好、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特点,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区卫生保洁、治安维护、纠纷调解等事务中,成了社区的大忙人。从2004年宜春举办农运会开始,他就成了社区 “创卫”、“保洁”、“维稳”队伍中的一员,成为一名义工。
  2006年4月份,宜春中心城南区因突降暴雨造成洪灾,许多居民家进了水,半边山社区有100多居民被迫暂时撤离家中,寄住在社区办公楼里,而且一住就是10多天。李梅桂自始至终协助街道和社区干部做好受灾群众的后勤保障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受到 了群众的好评。
  目前,半边山社区党支部已组织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热心群众分类组建了5支爱心小分队,由党员担任小分队队长,定期深入社区开展经常性的爱心扶助活动。现在小分队682名成员中,已有520名成员与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结成一帮一对子,在社区营造了生病有人管、失业有人助、困难有人帮的互助氛围。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海安
相关人物
张斌
相关人物
梁军艳
相关人物
林桂生
相关人物
曾红云
相关人物
黄贱发
相关人物
李梅桂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