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而不要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结尾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语文课堂教学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下面谈谈常见的几种。
一、总结式。结讲阶段,教师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纲挈领地归纳和总结,以使学生明白知识线索,巩固知识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并上升到新的认识。
'二、拓展延伸法。指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讲课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使之成为与第二课堂联结的纽带。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了景物描写对组织情节、表现主题的作用后,最后又进行延伸:“这篇课文选自老舍的著名小说《骆驼祥子》,小说的主人公祥子走的是一条自我奋斗的道路,但最终失败了。作者围绕买车,写了祥子的三起三落。祥子是怎样三起三落的?为什么在祥子前面要加上骆驼?祥子遭受了烈日的炙烤和暴雨的袭击后,有没有病倒呢?后来又怎么样了?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小说《骆驼祥子》,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这本文学名著的。”这种结讲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探寻未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对比法。指在课文教学的结束阶段,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表达、形象塑造等不同方面有所侧重地把课文与以前学过的一篇或几篇课文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把握特点,总结规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习法。即上完新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做,以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这要求教师要抓住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完成练习中消化知识,巩固所学内容,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五、激励式结课。教师的结课充满激情,且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厚望于学生,往往很能打动学生的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一位老师在《斑羚飞渡》结课时,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动物世界》,再及时总结:“是啊,在美丽的蓝天、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神奇深邃的大海以及渺无人烟的荒漠,都有我们可爱的朋友生活着。它们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就更不用说老斑羚为了种族生存的那种献身精神带给我们震撼了。它们让我们由衷地产生敬意。让我们给予它们最起码的生存权利,让它们与人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共 同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吧! ”
六、悬念法。指在下课前结合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下节课的开讲创造条件。如教《蜘蛛》一 文,第一课时重点分析前半部分,蜘蛛捉 “飞将”的各种高超技术;第二课时重点分 析课文后半部分,蜘蛛身体结构的巧妙。
第一课时结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蜘蛛捉“毛将”的本领这样高?它的体内有些什么奥妙?蜘蛛的丝除了织网捕虫,在科学上有什么用途?这些问题不但 预示了下节课的教学重点,诱发学生预习 的欲望,而且使前后两节课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当然,结课有法,然无定法。教师可以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有效的形式,让精彩的 结课为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