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元户”起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2688
颗粒名称: 从“万元户”起步
其他题名: 彬江村村民的创业故事
分类号: F830.59
摘要: 秋日的袁州区彬江镇,车水马龙,风清气爽。毗邻新余市分宜县的彬江村就在集镇之侧。走进位于上苏组的赣西竹木市场,老板迎上前来,热情握手,却不说话。
关键词: 万元户 创业故事

内容

秋日的袁州区彬江镇,车水马龙,风清气爽。毗邻新余市分宜县的彬江村就在集镇之侧。
  走进位于上苏组的赣西竹木市场,老板迎上前来,热情握手,却不说话。他叫苏建辉,今年54岁。老苏不善言辞,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却是村里数得着的人物。
  1979年,彬江村集中裁缝、木工、泥工、铁匠等手艺人成立了一个贸易组织,那时人们习惯称之为经理部,老苏专门负责为大家跑业务。1980年,初识市场规律的老苏开始走出家门,试着搞竹木营销,没料想,生意做得很顺利, 还很快成为了村里人人羡慕的“万元户”。
  老苏略带得意地说:“1981年我做了第一栋房子;那时就花了1万多元……”此后,老苏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活。
  从1984年起,老苏联合几位村民,开始做起了上规模的竹木营销生意。1989年租赁火车站附近货场,1994年自己建立小货场,1997年成立竹木大市场,2001年成立赣西竹木市场……现在的老苏,拥有8位合伙人,一年的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现在的老苏身家上百万,但他却告诉我们,他有一位叫朱帮清的徒弟,几年前就超过了他,无论是生意规模,还是市场胆略。
  踏进朱帮清的宜春绿清木业有限公司,车间里忙碌的工人、轰鸣的机器声提醒我们,这是一家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朱帮清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流水作业线,他指着高高堆起的细木工板说:“一块细木工板要卖100多元,比卖原材料要多赚很多……”
  1972年到.1984年,在村里做铁匠的朱帮清,编过竹帘,也卖过竹木,但在财富积累到上世纪90年代概念中的“万元户”后,他开始认识到,仅靠卖原材料无法做大,必须自己办厂,搞竹木加工,赚到自己完全可以赚到的那部分利润。2003年,朱帮清终于有了自己的工厂,创业之路从此广阔。
  村支书甘玉平向我们介绍,彬江村历来有做生意的传统,在
  一批创业能人的带动下,近10年来全村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做生意,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外打工。告别彬江村时,路边一家汽车修理店的情景吸引了我们。
  一位年轻人满头大汗摆弄着一辆汽车,一位老年妇女怜爱地为他擦汗。
  年轻人叫苏维生,他说,他在深圳学过汽车修理,几年前回家成亲,开了这个修理店,也盖起了楼房,但他现在最大的梦想是,想建一个葡萄园,搞生态种植。
  闯过世界、开过眼界的彬江村人,创业的风帆正高高扬起。
  釆访日记:没有出发仪式,没有欢送队伍,10月13日上午8时,作为本报"宜春周边行”大型釆访活动的第一支釆访小组,我们就这样悄悄地出发了。前面的路上,是30年的厚重历史,是30年的风云激荡,怀着敬仰的心情远望前方,静默中我们更知责任重大。
  走进村民的家中,寻访百姓的故事,彬江村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也许并不典型,他们的故事也许并不精彩,他们的人生也许并不传奇,但改革的精神,却润物细无声地浸透到了他们的身上;改革的成果,也真实地映照进了他们的生活。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越多越好。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德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袁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