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次搬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2513
颗粒名称: 我的四次搬家
分类号: D616
摘要: 儿时,我住在农村老家。20世纪70年代初,我的家乡是清一色的土砖瓦房,房屋矮小破烂,一下大雨,就要用锅盆接漏,屋内的地面几天都干不了。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内容

儿时,我住在农村老家。20世纪70年代初,我的家乡是清一色的土砖瓦房,房屋矮小破烂,一下大雨,就要用锅盆接漏,屋内的地面几天都干不了。
  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的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1984年,父母亲用分田到户后种田攒下的钱盖起了一幢青砖瓦房,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雀跃地住进了新家。
  第二次搬家是在1994年。那年我娶了个县城姑娘做妻子。妻子在县城生活惯了,不愿意到乡下生活,我只好在县城租了两间房子,把我在乡下教书时用的家具搬了过来,再添置了一台19英寸的赣新彩电、一台威力牌洗衣机、一台收录机,再往门上贴了个大红双喜字,就算是我和妻子的新家了。新家虽简陋,但我们感觉很满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和妻子的工资也时不时见涨。2002年,我和妻子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8万块钱买了一套两室两厅的商品房。这次搬家,我们又添置了一台空调、一台电冰箱,更换了一台29英寸的大彩电。住进新家,妻子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拿块毛巾,这里擦擦,那里抹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去年12月,我第四次搬家。这次是从县城搬到乡下老家去,决定是妻子作出的。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向前推进,国家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落实,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小。如今的农村,一幢幢、一排排农家楼院拔地而起,凹凸不平的土马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从前垃圾乱丢、污水横流、猪牛鸡鸭乱跑的现象已很少看到,取而代之的是垃圾入箱桶、污水流管道、猪牛鸡鸭集中养,面貌焕然一新。
  这么秀美的农村,怎能不使人向往?!在妻子的建议下,我们和在老家种田的二哥合伙建了一幢两层的农家楼院。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我便骑上摩托,带上妻儿,前往农村老家休假。在农村老家住,一来可以照顾老母亲,二来可以让儿子体验新农村新生活,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帅幼松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