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曾经是一个时期鼓励热血男儿踊跃参军、报效祖国的宣传口号,它叫遍了整个中国,叫响了半个多世纪,叫出了军人无悔的人生。在国人的心目中,当兵是一件非常光荣、非常值得骄傲、也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国初期,到九十年代初中国农村普遍还不太富裕的时候,凡是穿上军装或有过穿军装历史的兵哥哥,是那个年代最抢眼的人物,特别是那些尚未婚配的农村年轻姑娘,她们的丘比特之箭往往射向现役军人或退伍军人,从而成就了那个时期最为热门的姻缘佳话。
“不爱红装爱军装,要嫁就嫁当兵郎”,不少年轻姑娘勇敢地冲破传统世俗观念的束缚,牢牢地把爱的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大胆地把爱的绣球抛向自己的意中人—兵哥哥。当年在革命老区江西农村,受《十送红军》等经典红歌的影响,兵哥哥最受姑娘们的欢迎,也成为未婚女子择偶的首选。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兵哥哥和情妹妹中间,演绎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传奇,至今仍在百姓中间流传。
一名叫九妹的姑娘,她有8个哥哥,父母就盼望能生下一个女儿,当她降临到这个家庭后,她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取名九妹,从小到大一直得到父母双亲和8个哥哥的宠爱。到了九妹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给她物色了一户裁缝世家,三代都是做裁缝的。父母给她选定的这位郎君14岁就跟着父亲学做裁缝,做得一手好裁缝活。一向听话的九妹,这次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并表示坚决反对这门婚事,令父母非常失望。其实,九妹早就有了自己的意中人,邻村的栓子哥,两人是小学到初中的同班同学,栓子哥参军后一直同九妹保持着书信联系,并私下订立了终身。栓子家在远近穷得出了名,家里只有两间破旧的房子、一个经常卧床不起的父亲、两个还在学校念书的弟妹。家里全靠他母亲那柔弱的身躯来苦苦支撑。父母都劝说九妹,叫她别往火坑里跳,求她同意跟裁缝家的婚事。九不依不饶,铁了心要跟栓子哥,同父母的关系也闹得很僵。九妹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并以行动证实她爱军人是无私的,因为她心里清楚要使栓子哥安心在部队服役,自己就应该帮他做点什么。她还没有同栓子哥正式办理结婚手续,就提前来到了栓子家,分担了栓子母亲一半的重担,栓子很是感动,并以此为动力,在部队表现非常出色,他先是提了排长,后又升为连长,并很快同九妹办了结婚手续,成为一对比翼双飞的夫妻。
还有,我很熟悉的战胜叔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在战场上受过伤,是三等乙级伤残军人,复员时被安排在工厂上班,但他不习惯当工人,觉得还是在家里种庄稼舒坦,最后还是回到了他非常熟悉的农村。战胜叔和老婆孩子在一起,觉得日子过得挺有滋味。时间过得挺快,转眼间,他的三个女儿都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而且个个都长得非常漂亮。这时,上战胜叔家提亲的人特别多。可战胜叔一个也没有看上,一个也没有同意。大家都觉得这战胜叔像个老古董,也不知道他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总不能三个闺女都留在家里不嫁出去吧!最终还是战胜叔放出话来,要想成为战家的女婿,必须是军人出身,否则免谈。战家有名花,很多人是看得到釆不到。在次年征兵的时候,当地报名应征的男青年排起了长龙,比往年要多出好几倍,听说这都是冲着战家三个姑娘来的。战胜叔毕竟是军人出身,说话当然算数,几年后,他家的三个姑娘都嫁给了军人。他家也成为当地最耀眼的军婚之家。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军人中的姻缘佳话,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因为这是一部厚重的史诗,一段美好的历史,永远值得我们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