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塘村里的新奇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2107
颗粒名称: 孟塘村里的新奇事
分类号: C912.82
摘要: 生猪住楼房,粪便进沼池;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日前,笔者来到樟树市昌傅镇孟塘村,眼前的一切让人感到新鲜好奇。村委会主任邹有来告诉笔者:孟塘村不算大,但生猪养殖业却远近闻名。这些养猪户带头在全村推广“楼房猪舍+沼气池”的养殖模式,有效节约了耕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关键词: 农村 农村建设

内容

生猪住楼房,粪便进沼池;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日前,笔者来到樟树市昌傅镇孟塘村,眼前的一切让人感到新鲜好奇。
  村委会主任邹有来告诉笔者:孟塘村不算大,但生猪养殖业却远近闻名。全村400多户人家,养猪户就有200多户。这些养猪户带头在全村推广“楼房猪舍+沼气池”的养殖模式,有效节约了耕地,改善了人居环境。目前,该村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养猪收入占到村民总收入的六成以上。
  寸土寸金生猪住上楼房孟塘村村头有一排红瓦白墙两层砖混结构的房子,乍一看,我们还以为是村民的新居呢!随行的村委会主任邹有来解释说:“这是村民邹四华的立体养猪场,没想到吧,这么漂亮的房子,是专门给猪住的! ” 走进邹四华的水冲式楼房养猪场,全然没有一般猪场的难闻气味。只见公猪、母猪、肉猪、小猪各居其所,大小猪舍排列整齐,分布有序。“母猪和小猪仔住一楼, 肉猪住二楼。"正在给肉猪喂饲料的邹四华说。
  据邹有来介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孟塘村就开始发展生猪养殖业,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房边屋角低矮的猪栏里养猪。由于草棚小圈低矮潮湿,养出来的猪体质差,容易生病,体型不好,导致卖不到好价钱。另外,猪舍搭建在村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而且严重威胁到村民的身体健康。
  2007年,孟塘村被列为樟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了彻底改变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村里动员村民拆除建在村中的猪舍,按规划将猪舍统一建到村头的空地上。邹四华这儿年靠发展养殖业走上了致富道路,正准备找个远离村子的地方新建猪场扩大养殖规模,可是村里分给他的用地太小,建不了几栋猪舍。精明的邹四华琢磨着:一层的猪舍浪费土地,能不能建两层的猪舍?敢想就敢做,去年4月,上下两层面积达800平方米的猪舍很快便建成了。
  “楼房养猪有什么好处?”笔者不禁问道。
  “好处多得很,一是节约用地成本;二是减少环境污染;三是便于防疫,生猪发病率低,出栏率高。”邹四华扳着手指说。
  在谈到楼房养猪的效益时,邹四华说,他今年可出栏生猪700头以上,获纯利10万元以上。
  邹有来告诉笔者,现在农村的土地金贵得很,孟塘村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1亩,在邹四华的示范带动下,大家都想着法子少占土地多养猪。目前,全村已有50多户养猪户建起了“楼房猪舍”,节约耕地30多亩。
  变废为宝厨房不见炊烟临近中午时,笔者来到村民邹晓云家中,发现以往做饭时的袅袅炊烟已不见踪迹。
  邹晓云微笑着领着笔者来到厨房,只见干净的灶台上放着一只沼气灶,湛蓝的火苗正呼呼地蹿出来。
  “这玩意,可比柴火强多了,既不占地又干净,火力也足着呢!邹晓云指着沼气灶兴奋地说。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孟塘村的农民收入增加了,可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 许多养猪户把猪粪堆在村道两边,冬天还好一些,夏天进村臭气熏人,苍蝇乱飞,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发展养殖业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不解决,肯定会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去年,我们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会,在村里推广沼气池建设。由于每个沼气池国家补助800元,加上镇里派技术人员指导施工,大家建沼气池的积极性非常高。”邹有来说。
  “沼气真是个宝啊!我们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用来烧水煮饭点灯,沼渣、沼液用来给稻田和菜地施肥,形成了良性循环,每年光节约燃料费、化肥、农药等费用就超过1000元……”邹晓云接过话茬。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村已修建高效内循环式沼气池100多个。使用沼气后,村民们省出了砍柴时间,专心搞种养,妇女们也从烟熏火燎中得到解脱。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常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