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让樟树农民品出好滋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1142
颗粒名称: 一村一品让樟树农民品出好滋味
分类号: F127
摘要: 行走在樟树市广袤的乡村沃野,蛟湖蔬菜村、荷湖面条村、西堡养猪村、黄龙潭花卉苗木村、黄家巷“农家乐”旅游村等特色产业村星罗棋布,异彩纷呈。
关键词: 樟树市 地方经济

内容

有揉面粉的,有捏造型的,有码好装筐的……在樟树市昌傅镇有名的“麻花村”一杨家村,麻花产销大户杨小保的家门口,五六个人正围着一口大油锅、两排案板,忙得不亦乐乎,浓浓的香味在屋内外弥漫。“刚刚接到了一个订货电话,这不又在全家总动员么! “杨小保俏皮的话语难掩心中的喜悦。在该村,110户农户中有70多户常年炸麻花,今年1-6月份,该村产销麻花40多吨,户均获利1.3万元。
  盛夏,行走在樟树市广袤的乡村沃野,蛟湖蔬菜村、荷湖面条村、西堡养猪村、黄龙潭花卉苗木村、黄家巷“农家乐”旅游村等特色产业村星罗棋布,异彩纷呈。近年来,该市牢固树立“特色生财、产业致富”的发展思路,因势利导地培育上规模、有特色、创品牌的乡村产业,形成了乡乡挖潜力、村村创特色的发展格局。目前,该市已建立乡镇科技示范产业基地26个、村级产业示范点800多个。
  该市按照丘陵地区突出发展中药材种植、平原地区突出发展水禽和生猪养殖、山区突出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把“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建设与区域农业资源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连片特色产业基地,促进“一村一品”形成抱团发展态势。在素有“药乡”美誉的吴城乡,大大小小的中药材基地点缀在山水之间。据乡党委书记何林仔介绍,近年来,通过承包、对外招商等途径,全乡中药材形成了规模化发展态势,现已创办中药材基地38个,其中千亩以上连片基地10个,带动了20多个中药材专业种植村近4000农户发家致富。目前,该市已形成生猪、蔬菜、中药材、特种水产等大型特色农业种养基地173个,涌现出蔬菜、鱼苗、生猪、肉鸭、药材等800多个特色规模生产村。
  樟树市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一村一品”建设中的领头羊作用,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格局,进一步增强“一村一品”的市场活力,助推产业进入大市场。目前,该市共培育出“涉农”企业148家,涌现各类农村特色产业协会70多个,辐射带动10万农户从事规模化种养,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超过1.5亿元。閤山镇湖玄上村村民有种菜的传统,以往零散的种植和单调的蔬菜品种并未让大家尝到多少“甜头”。2007年,该村几名党员和村民代表牵头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不仅经常邀请农业种植专家进村讲解种菜技能,提高村民种菜水平,而且还联系到该市最大的蔬菜加工企业——江西其门堂蔬菜加工有限公司,一举解除了村民“蔬菜销售难”的后顾之忧。如今,该村蔬菜种植面积比原来增加了7成,蔬菜品种也由以前的6种发展到近20种,村民每年种菜收入人均4600多元。
  此外,该市积极引导农户向国家、省、宜春市申报品牌,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昔日的“土特产”裹上“品牌外衣”后,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而且大大提升了产品价值,让广大农户尝到了不小的“甜头”。刘公庙镇的挂面贴上了“好口福”商标后,价格立马翻了一番;“永泰”板鸭成为江西省知名产品后,销售市场迅速覆盖到全省各地……目前,该市共培育出35个省内外知名农产品,创中国驰名商标2个、江西省著名商标21个、绿色食品商标(A级)3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江西省名牌产品6个。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程永康
责任者
向斌
责任者
杨小保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