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万载”品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0557
颗粒名称: 打响“万载”品牌
分类号: F323
摘要: 万载县地处赣西北边陲,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特别是山区乡镇受化肥和农药污染程度轻,具有发展有机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自从1999年万载有机农业的第一棵嫩芽在茭湖乡悄悄地钻出了湿润的土地,至今,万载县已有9个乡镇、50个村发展了有机农业生产,通过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达23.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达 6.5万亩,有机野生采集面积17.1万亩, 成为江南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关键词: 万载县 农业经济

内容

记者驱车前往万载茭湖乡采访时,正值初夏时节,经过雨水的滋润,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沿途两侧群山叠翠,树木葱郁,涧溪潺潺,可谓是风光旖旎。就在记者惊叹于此时,突觉大片大片的翠绿,如一幅清新隽永的画卷在眼前逶迤展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这就是有机农业产业基地。基地里,毛豆正呈现出一片长势喜人的景象,茂密翠绿的枝叶间垂吊着无数嫩绿色月牙状的毛豆荚,生机盎然。
  万载县地处赣西北边陲,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特别是山区乡镇受化肥和农药污染程度轻,具有发展有机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自从1999年万载有机农业的第一棵嫩芽在茭湖乡悄悄地钻出了湿润的土地,至今,万载县已有9个乡镇、50个村发展了有机农业生产,通过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达23.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达 6.5万亩,有机野生采集面积17.1万亩, 成为江南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同时,该县已发展有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9家,下线企业100多家,有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进入国际市场,产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1500多万美元,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有机农业正成为万载的一张新名片。
  新闻回放:江西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外商投资从事有机农产品加工、销售的股份制企业。2005年开春时节,该公司从欧洲引进新品种德国有机小葱,并将其列为当年重点推介、积极开发的首要加工品种。由于有机小葱的生长习性与本地葱不同,万载农民没有栽培经历,都不敢试种。
  在这种情况下,万载县124名县乡机关干部,勇当拓荒者,纷纷下乡创办有机小葱生产示范基地。在三兴镇,镇党委书记带着8名机关干部,在客观条件、种植技术等都存在很大风险的情况下,毅然各自出资2万多元发展德国有机小葱生产,购进了40多吨鸡粪、菜籽饼等有机肥,雇请当地农民耕地、作畦、施肥、移栽,历时一个多月,栽种德国有机小葱100多亩。"有这样好的安商环境,我们感到非常欣喜和安心。”江西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感慨地赞叹道。
  背景展示:万载县茭湖乡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山路通向外界。这里溪水长流,青山环绕,鸟鸣山涧中,古道藏于秀木下,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但由于地处偏僻,当地百姓生活十分贫困落后。上世纪末,乡党委书记刘湖南决心改变农民的贫困状况,他走村串户虚心听取百姓脱贫建议,并外出寻求致富经。
  经过调研和考察,1999年,刘湖南决定凭借茭湖乡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全乡发展有机农业,以此来带领百姓发家致富。
  可要摘掉贫穷的“帽子”,谈何容易?当时,有机农业的概念于城里人而言都很陌生,更别说在茭湖这样的穷乡僻壤了。为调动广大农民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茭湖乡出台了实行免费培训、有机肥料政府补贴一半、有机农药免费供应等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有机农业是件新鲜事物,不少农户仍然难以接受,种植积极性并不高。
  率先垂范,勇当拓荒者。面对如此情形,茭湖乡出台了"干部交学费、群众受启发”的方案,该乡引进10吨木姜种,乡、村干部纷纷带头开辟有机木姜生产示范基地,开展示范种植,风险自担。
  同时,该乡还组建了茭湖乡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订单农业”方式,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2000年,有机木姜获得了好收成,百姓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谢文华
责任者
彭文辉
责任者
刘湖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万载县
相关地名
茭湖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