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樟树市城郊的洋湖乡,人口仅2万多,在该市19个乡镇(街道)中,只能算是小乡。然而,近两年来该乡每年外销鱼苗200多万公斤、鸭苗800万羽、肉鸭400万羽、肉狗15万条、生猪2万头,农产品销售收入达2亿多元。一个小乡,何以成就如此规模的特色经济?近日,笔者带着疑问来到该乡釆访,听到当地干部群众说得最多的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引领农民创业的故事。
洋湖乡农民群众有从事肉狗贩运的传统,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为了挤压对手,大家彼此封锁信息,竞相压级压价,恶性竞争几乎把这条创业门路堵死。为改变这一状况,2004年7月,乡领导找到了长期从事肉狗贩运并已发家致富的创业能人朱少龙,鼓励他牵头组建肉狗流通协会,把那些单打独斗的贩运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协会成立后,主动与工商、银行、检疫等相关部门协调,争取这些部门对肉狗贩运的支持。一时间,乡里“狗老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07年,全乡从事肉狗流通的农民已达900多人,年贩运肉狗量达15万余条。
“肉狗流通协会的成功运作,坚定了我们依托协会组织壮大特色经济的信心。我们按照政府牵头、农民自愿的原则,通过小额信贷等扶持方式,引导农村创业能人成立各类专业经济协会,实行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大大促进了全乡特色农业的发展。”乡党委书记梅量说。
如今,该乡拥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9个,涵盖了水产、蔬菜、花卉等多个特色农业领域,吸收了 200多名农村经纪人和创业能人入会。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成立,使洋湖乡农民技有所学,困有所帮,广大农民纷纷参与到特色种养和贩运中来,一批特色种养基地和种养大户顺势而生。
2004年8月,洋湖乡组织10多位养殖能手和经纪人成立了鱼苗养殖协会后,协会会员发挥自身的技术、信息、销售特长,为鱼苗养殖户提供联1系订单、采购鱼种和饲料、技术指导、统一外销等全套服务,很多村民开始大胆投入资金养鱼苗。在鱼苗协会的带动下,该乡的鱼苗养殖很快呈星头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开来,4年间全乡涌现出600多户鱼苗养殖户,面积达4000余亩。
在各类专业经济协会的引领下,目前该乡已有5000多人从事蔬菜、花卉、鹅鸭、生猪等特色种养与贩运,占到全乡人口总数的20%,并形成了“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的生产格局,300多名种养、贩运大户脱颖而出,催生了双溪鱼苗村、东阁肉狗村等近十个特色产业村,农户从中年均增收2万余元。
创业热潮的涌动,一度使洋湖乡的池塘、土地等资源成为紧缺品,租金节节看涨。为降低经营成本,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头脑灵活、胆子大的农民开始寻求向外发展。该乡养鸭协会的“鸭王”余金辉就是其中的代表。
余金辉告诉笔者,洋湖本地有养鸭户1000多户,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养了鸭。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养鸭户开始走出家门"逐水而居”,到外乡、外县市承包水面养鸭。第一个走出去的就是余金辉。由于本地水面养殖已接近饱和状态,于是他在新干县包了一口面积200多亩的水塘,运了5000羽鸭苗过去,结果这批鸭子让他纯赚了3万多元。
“老余在新干养鸭赚了钱”,消息很快便传开了。“要想富,包水库”,在余金辉的影响下,洋湖养鸭人纷纷走出樟树,把视线瞄准邻近县市。目前该乡在外包水面养鸭的有200多人。
“如今有了协会这个好’娘家’,农民外出创业的胆子更大了,劲头也更足了。”乡党委书记梅量说。据统计,全乡仅在外从事特色种养和贩运的农民就达2000余人,这些人相对集中,抱团发展,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洋湖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