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城市内涵打响宜居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9960
颗粒名称: 丰富城市内涵打响宜居品
分类号: F292
摘要: 宜春城自古就是赣西重镇,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城市规模、城区人口、经济实力等与毗邻的新余、萍乡两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赣西中心城市的地理位置不相适应;同时对全市各个县市也难以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宜春市

内容

宜春中心城作为全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目前还存在城市规模过小,城区人口太少,经济实力不强,辐射带动作用不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响城市扩张战、实施“13579”绿色工程建设、打造中部最佳宜居城市等战略部署,以扩大城区规模,做优做靓环竟集聚宜居人气,提升整体竞争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什么样的城市更适合人们居住?怎样才能通过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来达到人气聚集的目的呢?为此,6月中旬,记者采访了市政府副市长、人口倍增计划集聚宜居人气工作小组组长肖一华。
  布局调整•总体规划 【背景】宜春城自古就是赣西重镇,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城市规模、城区人口、经济实力等与毗邻的新余、萍乡两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赣西中心城市的地理位置不相适应;同时对全市各个县市也难以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宜春大力实施赶超式发展的今天,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面对新一轮竞争,市委、市政府根据市本级情况和中心城的现状,果断决策,科学规划,设立宜阳新区,打响城市扩张战,以做大做强市本级,做优做美中心城,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资兴业,安家创业,力争在五年内使中心城规划区面积扩大到15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增至50万。
  记者:您好,肖副市长,中心城区规模要扩张,人口五年要倍增,科学合理地调整城区布局,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是应该做在前头的重要工作。请问我市在中心城区布局调整、总体规划方面有哪些部署?
  肖一华: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承载力,赋予城市以新的内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核、三轴、五组团”的城市总体结构发展策略。
  “一核”是指宜春中心城:选择“组团一跃迁”的城市结构发展模式,在统一的城市空间秩序内合理跃迁,建设与老城区平行、功能相对齐全的新城区,形成以现有中心城区为核心、多个功能相对完善的城扩展区域。
  ”三轴”是指中心城与万载县、袁州区彬江和西村城镇的空间产业带:基于城镇空间和产业带的发展导向性和一致性,以城镇空间和产业带发展为契机,形成中心城-万载、中心城-彬江、中心城一西村城镇空间产业带,融入国家“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江西省“一核、二轴、三片、六区”总体布局构架之中,加速区域经济整合,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共筑“赣西经济板块”。
  ”五组团”是指袁州区的温汤、彬江、三阳、湖田、西村功能组团:建立“网络发展的城镇空间模式”,形成并完善各组团功能,走网络化城市空间“有序、多元、定向”的发展道路。在中心城区域范围内整合交通系统,强化交通轴线上各功能组团间的横向联系,组织调整与疏解原有中心城市在功能或人口等方面的压力,构筑城市主次中心助能单元组合合理结构。注重保持原有市域绿地空间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加强控制与维护功能组团之间的区域性绿地和中心城市的构建功能组团发展空间与绿色协调复合型生态城镇拓展系统。
  为此,我们抓紧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合理科学供应土地。如规划建设等部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科学规划修编;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考虑高校园区、工业园区、物流企业、休闲旅游的发展需求,科学供应土地等等。
  新区建设•城市交通 【背景】市政府及相关单位搬迁到新行政中心办公,宜阳新区管委会成立,开通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景区新的公交线路……自去年我市打响城市扩张战以来,中心城区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城乡交通不断改善,社会效益日渐显现。
  记者:宜舂中心城作为城市总体结构发展策略的核心,将建设与老城区平行、动能相对齐全的新城区。那么目前宜阳新区建设情况如何?在完善城乡交通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肖一华:为加快宜阳新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对公益性事业建设用地实行有偿划拨、免收市权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型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等扶持政策,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宜阳新区建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自2007年2月宜阳新区建立以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区26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区核心区修建性详规编制已于当年12月经专家咨询委员会讨论通过;市政大楼建设严格按照创“鲁班奖”的目标要求进行施工,目前已封顶, 现正在进行屋面构架施工和室内外装修;外环北路改造、宜阳大厦、文化艺术中心、明月大桥、市民公园、宜阳大桥互通、宜阳大道拓宽改造、秀江东路延伸、高士北路延伸等一大批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同时,核心区路工程建设全面拉开,安置小区建设正式启动。目设。同时,核心区路网工程建设全面拉开,安置小区建设正式启动。目水管道埋完成,府西路路基土方完成75%,芦洲北路下水管道主管理埋设完成
  70%;青山路完成挖方9.7万立方米,正在埋设下管道。13万平方米的宜阳安置小区方案设计已完成,地表余土清理工作结束。
  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完善和宜阳新区各项建设工程的推进,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公交线网,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通过调整现有公交网线,扩大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辐射射范围,开拓“三轴五组团”公交线路,推进城乡客运同步发展。为此,我市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中心城区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目标,即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0标台以上;公共汽车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靈区大于50%,中心区大于70%;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25%以上。到2010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根据城市规划和实施意见,我们将进一步改善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条件,如将5路、17路公交车延伸至新行政中心,新开通了至明月山景区、袁州区西村镇、竹亭乡等公交线路,城区的部分公交车也延长了营运时间。这些举措的出台,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形成了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吸引了更多的农民进城落户置业,在一定程度上集聚了中心城区的人气。
  绿色工程•宜居环境 【背景】宜春山水秀美,人文鼎盛。尤其是近几年来,经过宜春广大干群的艰苦努力,中心城区环境显著改善,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道路交通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从而成为宜春打造中部最佳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和宝贵资源。
  记者:中心城虽然获得了五张国家级名片,创建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品牌,但任何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打造中部最佳宜居城市,去年我市又在中心城区启动了造福于民、美化环境、扮靓城市的“13579”绿色工程建设。请问肖副市长,一年来,绿色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如何?在优化宜居环境方面还有哪些措施?肖一华:创建品牌只是过程,用好品牌才有价值。现在宜春的城市名片有了,我们就要通过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来做旺中心城区人气,做大宜春名气,变名片为名牌,使其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心城区自去年起开始实施 “13579”绿色工程,着力抓好宜居的软硬环境建设,以促进中心城区人口与经济增长。
  绿色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以来,目前已有34个工程项目完成设计工作;为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绿色工程指挥部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到目前已累计筹资5449.85万元;到5月底,绿色工程拆迁面积53245平方米;划定规划红线图的游园、公园、广场及公益林39个;完成规划计划的游园、公园、广场及公益林34个;完成改造和建设的公园、游园和绿地共6个(块);栽植胸径8公分以上的苗木8.5万株。在今年51个项目任务中,怡东园、城乡建设规划局绿地、杨家山游园相继建设完成,袁山公园、秀水公园完善工作结束,外经委游园、交警园、秀江园建设基本完成,公路园、财政游园、电信游园、学院园拆迁基本完成,其他项目都在稳步推进中。当前中心城绿色工程的成效已经显现。
  在优化宜居环境方面,我们将督促相关部门落实以宜居聚集人气的有关政策措施。坚持“便民、规范的原则,按照城区人口增长规模,适当增加便民服务点数量;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有效增加城区就业岗位,对农村进城的各类零散务工人员加强引导、适当集中、规范管理、提供方便。同时加大住房供应量,满足不同阶层对住房的需求;继续加大对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推进力度,保障中低收入阶层住房供应。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目前一个“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休闲城市已初现端倪,可以说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宜春最响亮的品牌,成为吸纳外来人员的最重要因素。我想,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科学策划,认真实施,中心城区的人气一定能集聚起来,人口五年倍增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
新余市
相关地名
萍乡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