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均衡发展举措、实现教育公平目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9510
颗粒名称: 完善均衡发展举措、实现教育公平目标
分类号: D610.3
摘要: 上高县把“两基”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均衡发展上来,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互动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围绕质量与公平两条主线,细化均衡发展目标,在统筹发展中共建共享和谐教育,为推动上高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关键词: 行政教育 教育发展

内容

近年来,上高县把“两基”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均衡发展上来,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互动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围绕质量与公平两条主线,细化均衡发展目标,在统筹发展中共建共享和谐教育,为推动上高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夯实均衡发展基础
  1.教育经费优先到位。针对乡村教育经费曾经出现的到位不及时、不足额情况,从2001年起,上高县对农村学校教师工资实行全县统筹统发;2003年,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实行县财政统筹统拨。2007年3月,制定落实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从制度上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为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提供了坚强物质保障。2007年预算内义务教育阶段事业费达1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教育附加费也全额征收到位、全育额用于教学。
  2.办学条件优先改善。严格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有品位、上层次”的标准和“一个中心区、两条示范线”的思路,高标准抓好农村薄弱学校校园精品化建设。近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42万元,新建和修缮校舍面积4.6万平方米。自2005年以来又先后投资1400万元,用于建设和装备农村学校的电脑室、语音室和图书馆等。同时完善校园网、教师专用网、远程教育等装备,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教师待遇优先提高。近三年来,上高县委、县政府为农村教师办实事、解难事50多件,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津补贴全部纳入财政统一发放,确保了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不低于全县公务员平均水平。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均衡发展保障
  1.均衡网点布局。从"十五"起,稳步实施小学低年纪学生就近入学,高年级学生相对集中,初中一个乡镇办一所或几个乡镇联合办一所的做法,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到2007年秋季,全县初中由2001年的22所调减到13所,全县完小由2001年的74所调减到20所,基本形成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资源配置优化的新格局。
  2.均衡师资配置。一是建立了教师定期补充机制。每年拿出40~50个编制,从师范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确保了农村教师的年龄、知识结构趋向合理;二是实行教师城乡互动。2006年8月,建立了教师城乡互动制度,37位教师实现了城乡交流。今年,又广泛开展“乡校进修,名校支教”活动。远程教育等装备,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教师待遇优先提高。近三年来,上高县委、县政府为农村教师办实事、解难事50多件,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津补贴全部纳入财政统一发放,确保了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不低于全县公务员平均水平。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均衡发展保障
  1.均衡网点布局。从"十五"起,稳步实施小学低年纪学生就近入学,高年级学生相对集中,初中一个乡镇办一所或几个乡镇联合办一所的做法,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到2007年秋季,全县初中由2001年的22所调减到13所,全县完小由2001年的74所调减到20所,基本形成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资源配置优化的新格局。
  2.均衡师资配置。一是建立了教师定期补充机制。每年拿出40~50个编制,从师范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确保了农村教师的年龄、知识结构趋向合理;二是实行教师城乡互动。2006年8月,建立了教师城乡互动制度,37位教师实现了城乡交流。今年,又广泛开展“乡校进修,名校支教”活动。
  3.均衡生源质量。坚持从生源质量这个基础抓起,做到“两个统一”,即新生户口与住址相统一,新生户口与父母户口相统一,实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杜绝了 ”校中校“、“快慢班“。不断扩大重点高中均衡招生比例,从源头上遏制了初中“择校风”。
  三、丰富义务教育内涵,提升均衡发展水平
  1.实施学校管理规范工程。结合全省开展的“管理规范年”活动,创新举措,狠抓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建设。成立教育系统中心学习组,开通上高教育网,开辟校长论坛、班主任论坛等专题,引导、督促校长和有关管理人员畅谈经验体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共同提高;建立《校长工作手记》,从而逐步推进学校班子建设和校园、安全、财务等管理的规范化。
  2.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更新教育理念,提出“初中抓实,小学搞活”的教学定位;完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指标的质量评估体系和奖励办法,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实施师德师能培养工程。在全县广大教师中开展“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四点希望',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广大教师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师德意识。同时,抓实师能培养工程,重点围绕“四个提升”和“四个递增”抓好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教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新课改、教师基本功等10个方面的工作。
  四、破解均衡发展难题,确保实现教育公平1.破解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大班额难题。2005年,上高县从城区划拨土地40余亩,用于社会力量兴办”上高县外国语学校”,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又有效地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在上高四中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敖阳小学、上高三中、上高 四中新建学生公寓、综合楼等工程,逐步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大班额问题。
  2.破解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上学难题。我县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努力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就学问题。对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女全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使他们“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代理家长”、“代理妈妈”等形式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3.破解残障儿童和贫困学生平等上学难题。高度重视发展特殊教育,探索建立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教办学模式。目前,全县285名三残儿童少年,有252人入学就读,入学率达88.4%。通过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以及采取学校减免、社会捐助、包村单位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学生进行扶助,义务教育“民生工程”全部落实到位,确保了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不因贫困而辍学。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平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上高县委
相关机构
上高县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