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技术的创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9444
颗粒名称: 农耕技术的创造
分类号: F301.24
摘要: 播种技术原始农业的播种技术比较简单,只有穴播和撒播两种。
关键词: 农耕技术 农耕研发

内容

播种技术原始农业的播种技术比较简单,只有穴播和撒播两种。穴播开始是用于种植块根、块茎植物,后来才用于播种谷物。撒播则用于播种粮食作物。云南怒江地区的独龙族直到清朝末年还在采用这两种方法来播种谷物:"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若种养麦、稗、黍之类,则只撒种于地,用竹帚扫匀,听其自生自实,名为刀耕火种,无不成熟。” (夏瑚:《怒俅边隘详情》)海南岛黎族将这种方法称为“砍山栏”。即火耕之后,男子手持尖木棍(木耒)在前面“锥地成眼”,妇女紧跟在后面点种谷物。广西东南部十万大山中的瑶族在山坡上点播时,也是男子在前边打洞,女子跟在后边点种。考古学家在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还发现一种穿孔石器,据研究就是套在点种棒(木耒)上以增加重量的“重石”,用以“锥地成眼”,进行穴播。
  撒播是用手直接抛撒,不可能有考古实物遗留下来。难得的是湖南省澧县城头山古稻田中有迹象可寻:“在第一期城墙和最早的文化层之下、生土之上,露出青灰色纯净的静水沉积,有很强的黏性。参与发掘的村民认为这是稻田土。将这层土表面整平,现出清楚的因一干一湿而形成的龟裂纹。挖取部分土样,从中拣选出稻梗和根须,和现在农田中所拔取的比较,简直没有区别。从局部剖面观察,可以看出一根根往下伸展的根须或留下的痕迹,可辨识出当时釆用的是撒播。”这是到目前为止研究原始农业播种技术惟一的考古材料。
  商周时期的播种方法还是以撒播为主。
  但《诗经•大雅•生民》已有“禾役”诗句,役即列,就是行列之意,是形容行列整齐通达之词。联系西周时期田中已有“亩”(垄),推测当时可能已出现条播的萌芽。不过真正推行条播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已认识到撒播的缺点:“既种而无行,茎生而不长,则苗相窃也。"而条播则“茎生有行,故(速)长;弱不相害,故(速)大”(《吕氏春秋•辩土》)。因而垄作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在汉代得到普及。汉代在条播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发明了播种机械耧犁。东汉崔寔《政论》:“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这是一种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的农业机械。这一发明早于西方1400年,18世纪传到欧洲,对西方农业机械的改革起了推动作用。赵过是汉代推广“代田法”的主将,史书将耧犁也归在他的名下不是偶然的。代田法的要求之一就是将土地开沟起垄,种子播在沟里,也就是实行条播。赵过为了实行代田法,大力推广开沟起垄的整地机械耧犁,比徒手播种提高工效十几倍,自然就要求改变原来徒手播种的落后技术,釆用机械播种。能“日种一顷”的搂犁就是适应当时农业生产的观需要而发明的。
  汉代在播种技术方面的另一重大成就是水稻的移栽技术。水稻种植一向是釆用撒播方式。但至迟在东汉就已发明了育秧移栽技术。东汉月令农书《四民月令》中提到:“五月可别稻及蓝。”别稻就是移栽水稻。育秧移栽可以促进稻株分蘖,提高产量,又可节省农田,有利复种,在水稻栽培史上是一重大突破。四川省新津县出土的陶水田模型,田中有行列整齐的秧孔,反映当时已采用移栽技术。贵州省兴义市出土的水田模型也刻画出整齐的禾苗形象。
  广东省佛山市出土的水田附船模型上也有农夫插秧的形象。四川省峨眉县出土石刻水田和画像砖上都有农夫耘田的场面,也是采用移栽技术种植水稻以后才能有的景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播种的方法也是撒播、条播和点(穴)播三种。条播多用耧车,撒播和点播则是用手,甘肃省嘉峪关市魏晋墓出土的播种画像砖上就有用手播种的形象。据《齐民要术》记载,当时点播中有一种“逐犁䅖种”方法,是在用犁耕过后,随即下种,再盖上土,种麦子常用此法,效果较好。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画像砖中有一幅耕种图,画面上有两组人在劳动,前面一人扶犁耕地,中间一人下种,后面一人驱牛拖耱盖土,可能就是《齐民要术》所记载的“逐犁䅖种”的方式。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古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澧县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新津县
相关地名
贵州省
相关地名
兴义市
相关地名
峨眉乡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嘉峪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