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炊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9308
颗粒名称: 不见炊烟
分类号: C913.11
摘要: 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是在故乡丰城市农村度过的,对炊烟印象深刻:一缕缕乳白色或淡青色的炊烟在家家户户屋脊上升起来,漫不经心,飘飘袅袅,如雾岚、如云霞,将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融入四季风景中。还有那些升起炊烟的女人,她们大都裹着一块遮灰的头帕,脸上刻满了皱纹或是涸着桃红,在美妙的炊烟里神态安详,从从容容地用火钳草塞入灶堂。
关键词: 丰城市 童年 袅袅炊烟 砍柴歌

内容

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是在故乡丰城市农村度过的,对炊烟印象深刻:一缕缕乳白色或淡青色的炊烟在家家户户屋脊上升起来,漫不经心,飘飘袅袅,如雾岚、如云霞,将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融入四季风景中。还有那些升起炊烟的女人,她们大都裹着一块遮灰的头帕,脸上刻满了皱纹或是涸着桃红,在美妙的炊烟里神态安详,从从容容地用火钳草塞入灶堂。
  俗话说有柴即是福。没有柴,烟囱里便升不起炊烟,便没有一日三餐的温饱。为了升起那一缕缕炊烟,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有空闲都要到村后的山岗上去砍柴。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故乡的山岗上,砍柴人的汗水将砍光了的地皮浇得精湿。"哇(说)起砍柴难上难,饭碗一搁就上山,衬衣湿透口冒烟, 柴担压得背弯弯……” 像这样的砍柴歌在故乡漫山遍野的响起,悠悠远去。
  砍柴苦,灶前烧柴又何尝不苦?遇到刮风下雨,浓烟都从黄泥炉灶的炉口跑出来,熏得灶前的母亲泪水直流,呛咳不止。有时母亲又做饭又烧火忙不过来,就喊:“远发崽(我的乳名),快来帮娘烧火。”我就赶紧坐到灶前小木凳上,不时地往炉膛里添柴。若是烟囱“淘气”,炉火不旺,我还要用吹火筒 不停地吹火,常常弄得满脸烟灰。那时候 做一餐饭,真是够艰难的。
  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离开故乡有十多年了,偶尔念起故乡,眼前便仿佛飘起一抹炊烟。然而,当我去年仲夏回到了阖别十多年的故乡时,却又不见那熟悉的炊烟升起。回家的路上没有看见一个砍柴的人,进了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柴垛也不见了。走进家门,满头白发的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欣喜地告诉我:“真是托改革开放的福,如今我们种田人家也用上了液化气灶!”原来是这样!真是今非昔比,故乡烧柴灶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当年象征温饱的炊烟从此也不再飘袅!母亲带我走进宽敞的厨房,指着锃亮的不锈钢电子液化气灶兴致勃勃地说:“液化气灶好,一打就着,做饭炒菜省时、方便、又干净,从此不愁没柴烧。”我不无担忧地问:“气用完了你到哪里去灌?”母亲高兴地说:“不用担心,村里的液化气站快建成了,用不了多久,不出村就可以灌气了。”看着母亲开心满足的神态,我不禁感慨万千:种田人家由昔日烧柴灶到今天用上液化气灶,这 变化是划时代的!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地名

丰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