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县实施“1234”环保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8661
颗粒名称: 铜鼓县实施“1234”环保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分类号: F810.457
摘要: 铜鼓是我省五大河流之一的修河发源地。修河在铜鼓境内称为金沙河,金沙河主流长50.6公里,支流9条,总长132公里,流域面积659.32平方公里。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铜鼓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1234”环保工程,加强修河源头生态保护和全县水污染防治。这个目标的提出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铜鼓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既符合我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省情,同时也是对修河流域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 铜鼓县 环保工程 生态环境

内容

铜鼓是我省五大河流之一的修河发源地。修河在铜鼓境内称为金沙河,金沙河主流长50.6公里,支流9条,总长132公里,流域面积659.32平方公里。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铜鼓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1234”环保工程,加强修河源头生态保护和全县水污染防治。一个目标:就是“让青山永驻铜鼓,把绿水‘流’给修河”。这个目标的提出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铜鼓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既符合我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省情,同时也是对修河流域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一种体现。坚守两大职责:一是对铜鼓子孙后代负责。绿色生态是铜鼓赖以生存的“生命底线”。保住了生态环境,就保证了铜鼓未来的发展。为此,铜鼓县提出了“全面深化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精心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城',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成立了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四年来,共安排9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县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保住了铜鼓这片青山绿水。二是对修河流域人民群众负责。铜鼓作为修河的发源地,本着对修河流域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放弃了多家高产值、高税收、污染较重的企业落户铜鼓。如浙江克顿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准备到铜鼓县投资8000万元,生产五氧化二钒,铜鼓县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考虑,拒绝了该项目的落户。仅近两年,铜鼓县为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修河水质健康,放弃的投资资金就达3亿多元,减少税收达2000多万元。目前,金沙河流域没有工业企业(除木竹粗加工企业),没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也没有采砂场,保证了修河流域人民的健康。同时,铜鼓县在花山、高桥、棋坪、港口等4个乡镇场共实施退耕还林1万亩,建设国家生态公益林1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4万亩。强化三项举措:一是加强建章立制。县委、县政府建立了科学的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从2004年起,该县积极探索绿色GDP考核,改单一的经济考核为综合考核,不仅考核经济增长,还考核社会发展,特别是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建立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制度,使环保工作走向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轨道。二是加强环境监管。首先加强了建设项目的管理。近年来,全县新、扩、改项目环评率达100%。其次加强了对河道采砂场的监管。县环保局、水务局联合执法,依法取缔了5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采砂点,有效地防止了采砂对河水的污染。三是加强执法检查。近年来,铜鼓县责令整改企业16家,取缔违法排污口5个;对污染较重、资源浪费较大的刨花板厂、纤维板厂、小造纸厂、塑料粒子厂、炼钒厂等33家企业予以了关闭。为此,铜鼓县每年税收减少500余万元,但保护了铜鼓县的资源,且确保了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全县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构建四大体系:一是生态农业体系。制定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实施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战略,建立了三都镇、大塅镇2个有机农业转型示范区。该县还积极开展沼气池建设,计划5年内在农村全面普及推广沼气池,立体农业开发模式得到有效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二是生态林业体系。该县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力度,建立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实行严管生态公益林、严管天然林、严管阔叶林、严管公路沿线景观林的“四个严管”措施,并以每年递减5%的比例申报木竹采伐计划。全县森林面积208万亩,实施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毛竹林改造等项目近80万亩,建设国家生态公益林43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15万亩。三是生态工业体系。该县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强化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关闭了21家“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没有工业园区是铜鼓县发展的制约瓶颈,于是铜鼓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实施“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条腿”是充分发挥县内生态好、环境优的特点,县内重点发展医药、木竹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水电能源等绿色产显。“另一条腿”是通过大力度运作,与宜春经济开发区达成协议,铜鼓县的招商引资项目可落户经济开发区,并享受经济开发区所有的优惠政策,通过发展“飞地工业”这一举措,打破县内发展瓶颈,另辟蹊径。“两条腿走路”战略的实施,既保护了铜鼓的生态环境,又解决了发展工业的难题。四是全民环保体系。通过开展环保专项宣传活动,召开企业主座谈会,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农村上门宣传、印发环保宣传手册,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该县已形成了“人人参与环保,共建美好家园”的浓郁氛围。随着。“1234”环保工程的实施,铜鼓县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生态指数进一步提升。目前,铜鼓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4%,位居全省之首;年均气温16.2℃,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万个/cm³被誉为“天然氧吧”;境内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均达中Ⅲ 类水质标准,饮用水达到Ⅱ 类水质标准。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玉平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宜春市委
相关机构
宜春市政府
相关机构
铜鼓县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铜鼓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