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米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8518
颗粒名称: 做米糖
分类号: F407.82
摘要: 小时候,一听到卖糖人"叮当,叮当,叮当”的敲打声,便会赶快在家里找些破铜烂铁、牙膏皮什么的拿去兑换米糖,那甜滋滋、软酥酥的味道至今难忘。米糖是宜春的传统风味小吃,在过去食品供应紧张年代,做米糖可以说是农家过年过节的奢侈事。
关键词: 做米糖 米糖工艺

内容

小时候,一听到卖糖人"叮当,叮当,叮当”的敲打声,便会赶快在家里找些破铜烂铁、牙膏皮什么的拿去兑换米糖,那甜滋滋、软酥酥的味道至今难忘。米糖是宜春的传统风味小吃,在过去食品供应紧张年代,做米糖可以说是农家过年过节的奢侈事。记者日前在袁州区竹亭乡找到一位做米糖的农民唐仕朋,目睹了米糖制作的整个过程。当日中午,唐师傅在用完午餐后便开始了米糖的制作。他先是洗好25公斤大米,然后盛入大木甑中用旺火蒸熟,把蒸熟的米(此时应该叫饭了)倒进缸中,加温水,拌入捣碎的麦芽,盖紧发酵。唐师傅说,加水和发酵是米糖制作的技术关键,弄不好不仅出糖少,且糖的颜色也不好看。接下来就是把发酵后的饭放入榨包里加压过滤,再把榨出的米浆加热、蒸发,直至米浆呈琥珀色,并有“牛眼泡”或“米筛花泡”时,表明火候已到。再就是冷却,扯糖,变白,成形,装桶。期间,蒸米和发酵的时间最长,约10个小时。一斤米约产七两糖,糯米更高些。在湖南等地,民间做糖喜欢加姜汁,叫姜糖,可以驱寒。而在我们宜春,有时会往糖里撒点桂花,所以又叫桂花糖。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志勇
责任者
廖凯
责任者
唐仕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袁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