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有力保障、做好坚强后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8515
颗粒名称: 提供有力保障、做好坚强后盾
分类号: C923
摘要: 要实施宜春中心城区五年人口倍增计划,没有充足的财力支撑、宽松的政策支持、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是难以达到目标的。
关键词: 人口倍增 政策支持

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实施宜春中心城区五年人口倍增计划,没有充足的财力支撑、宽松的政策支持、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是难以达到目标的。因此,宜春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11月出台《关于实施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宜发〔2007〕27号)后,又组建了由市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9个专项工作小组和综合办公室。近日,记者就后勤保障工作釆访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人口五年倍增计划保障工作小组组长刘定明。
  关键词:财政支撑税收调整规费减免财政奖励 【背景】宜春于2000年8月正式撤地设市。以往宜春行署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生产力布局一直烦恼歌在所辖县市区,市本级缺乏工业基础,财力内生机制欠缺,导致宜春市本级财政相当匮乏。2007年,宜春市木级地方财政收入仅3.12亿元,列11个设区市本级财政收入倒数第二,比邻近的新余市本级差5亿元,甚至比所辖的丰城、樟树、高安三个县级市分別少4.1亿元、0.8亿元和400万元。就是在这种财力状况下,为了实施宜春中心城区人口五每倍增计划,市委、市政府立足宜春市本级的长远发展,在税收支持、规费减免和财政奖励等方面将实施一系列过硬的举措。
  记者:刘副市长,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目前,人口五年倍增计划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据了解,保障工作小组成立后,为了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强力措施,这对财力紧张的市本级财政来说,实属不易,足见市委、市政府对实施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期望之殷切、意志之坚定。今天,能否请您具体谈谈在实施宜春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中,作为保障工作小组要做好哪些保障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又有哪些?市政府在财政支撑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人口倍增计划?刘定明:实施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实现宜春赶超式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同心,全市协力,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我作为常务副市长,同时又担任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保障工作小组组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保障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体现在“三个落实”上,即落实保障经费、落实政策举措和落实户籍管理。在落实保障经费方面,按照宜发〔2007〕27号文件精神,已经将实施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所需经费作为重点,列入市本级预算予以确保。在此础上,为确保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成功实施,吸引更多的能人来宜春落户创业,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藏富于民、让利于商的奖励办法和举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一加大税收支持力度,鼓励经营者来宜经营创业。一是调高增值税起征点,销售货物的起征点由销售额2000一3000元提高到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由月销售1500~2500元提高到3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由每次150元提高到200元;二是放宽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对在中心城区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一般纳税人,以及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由年应税销售额100万元以上调整为30万元以上,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由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上调整为60万元以上;三是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提供教育劳务所得收入”学生勤工俭学提供劳务所得收入,学校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得收入,托儿所、幼儿园提供养育服务所得收入,政府兴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举办进修班、培训班所得收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免征营业税。
  一一加大规费减免力度,吸引各种资金来宜投资兴业。鼓励各种资本来宜兴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或分校,对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新建项目,教学用房免除所有规费;鼓励现有民办学校新建、扩建校园,教学用房免除所有规费,其他用房减半征收。
  一一加大财政奖励力度,激励兴业创业者做大做强各项事业。对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增加学生数目标任务的,市财政将按增加学生数每个学生一次性奖励学校公用经费100元;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从市外招收学生,连续3年每年从市外招生800人以上或连续3年累计从市外招生3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政府予以学校适当奖励;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创建成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或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政府予以学校适当奖励;宜春经济开发区完成落户用工增人目标任务,市财政按新增人数每个落户用工一次性奖励开发区公用经费100元;宜春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业企业投资者,在中心城规划区内新增落户定居的,市财政按落户数每户一次性奖励开发区公用经费1000元。根据市财政测算,仅奖励补助经费,今年估计需要安排500万元。
  关键词:政策支持
  三降低一简化
  [背景]实施中新城区人口倍增计划工作前,户籍政策一直是制约外來人口落户中心城区的重要因素,据了解,近几年来,包括出生人数在内,中心城区毎年增长的人口数为3000人左右:.户籍管理制约性规定主要有四个方面:在投靠方面,外来人口与本市市民结婚满三年后才能办理投靠落户手续,子女在外地需办理投靠落户手续的需十八岁以下,旁系亲属投靠本地亲戚不办理落户手续;在购房方面,要有房产证才能办理落户手续;在大学毕业生方面,要将户口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才能落户;在对待小城镇户口方面,因要发展乡镇经济,小城镇户口不准迁入中心城区。这些规定,将大部分想落户中心城区的外来人口拒之门外。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外来人口在中心城落户的问题,在实施中心城区人口倍增计划工作中,无疑是一件既实际又具体的事。
  记者:要实现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的目标,增加外来人口是一条主要途径。外来人口如何在城区落户,哪些人可以落户中心城区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我市解决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落户方面有些什么新的政策和办法呢?刘定明:为了支持人口倍增计划工作,我们已制定并将坚决兑现落实税收和土地规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租住廉租房等一
  系列政策。在户籍管理方面,初步考虑从“三降低_ 简化”方面来降低户籍“门槛”,鼓励外来人口落户中心城区。
  一一降低引进人才落户的“门槛”。今后凡大中专毕业和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可以“先落户再就业”,即只要本人自愿均可允许在中心城区落户,同时在找到暂时或固定住所后,其直系亲属根据本人意愿也可在中心城区落户;大中专以上学历毕业生未应聘就业的,根据本人意愿,可以将其户口挂靠在本市亲属处;凡属企业有一技之长人才,不论其学历高低、是否有职称,经其聘用单位申请,允许本人及其亲属在中心城区落户;凡考入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院(含民办)的,只要本人愿意,允许到中心城区落户。一一降低在中心城区投资和购买商品房(含房改房)人员落户的“门槛”。今后凡在宜春投资办企业、经商,只要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的,允许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在中心城区落户;凡在中心城区购买了商品房(含二手房)的,允许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凭购房合同及预付款发票或房产证在中心城区落户。
  一低投亲靠友的“门槛”。凡是来中心城区就读的中小学生,只要本人愿意,均可投靠其亲友并登记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夫妻、父母(含祖父母)、子女投靠不受年龄限制,均可在中心城区落户,父母病故,兄弟姐妹之间投靠不受年龄限制,均可在中心城区落户。
  一简化落户程序。中心城区内婚迁、搬迁、移居的可持房产证(购房发票)和结婚证到落户地派出所办理迁移、落户手续,为方便开发区人才落户,对居住在园区企业内的实行集体户口管理。
  关键词:保障机制目标分解督促协调 【背景】到2011年.中心城区重点将通过“五增”渠道实现总人口再增加20万人以上的目标。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实现“五增”目标,必须按年度分解,逐年落实,并督促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能圆满完成。
  记者:宜春中心城区在五年内要实现人口倍增的目标,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每一年都有许多要做的事、要完成的任务。那么,在今年及今后几年,保障工作小组在实施人口倍增计划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任务和举措?刘定明:五年增加20万人,确实是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保障工作小组将工作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分解任务、细化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将“硬指标”按年度进行分解。确定今、明两年每年力争吸引外来落户人口1万人,2010年和2011年两年每年力争吸引外来落户人口1.5万人,并对今年增加1万人的任务分季度作了具体的工作安排。
  一一建立保障经费预算机制和保障经费拨付机制,年初已安排今年的奖励补助经费500万元,将逐步兑现。
  ——出台降低户籍“门槛”政策,落实鼓励外来人口落户中心城区的举措,力求见成效。
  一一建立部门间信息沟通机制,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和协调,确保各项保障政策落到实处。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邬李云
责任者
黄永东
责任者
刘定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