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赶超式发展战略的关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8219
颗粒名称: 宜春市赶超式发展战略的关键
分类号: F127.56
摘要: 宜春市赶超式发展战略的关键主要有:1、所迫•所求•所向 ;2、宜业•宜居•宜游 ;3、人气•商气•财气等。
关键词: 宜春市 发展战略 战略关键

内容

关键词:所迫•所求•所向
  【背景】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宜春、吉安、抚州要明确城市定位,加快人口与生产要素集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设区市人口达到或超过50万,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增长板块。
  记者:龚市长,您好!感谢您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2006年12月任宜春市人民政府市长的。两个月以后的2007年2月,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实施中心城区"三大战役”的动员大会。2007年11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随即成立了工作委员会,并相应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9个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落实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应该说,市委、市政府正在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江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顺应国内国际关于发展城市经济的潮流。请问,为什么要在宜春中心城区实施人口五年倍增计划?龚建华:实施人口五年倍增计划,简单地讲,就是使宜春中心城区人口在2007年27万左右的基础上,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50万,增长一倍。人口五年倍增计划的制定与提出,是贯彻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宜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一条必由之路。宜春自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已经从主要抓农村工作转变为抓城乡统筹,经过“十五”计划和“十一五”头两年的努力,全市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去年城镇化率达到34.2%,比2000年提改11.4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有必要把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实现宜春赶超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抓手,这其中,进一步做旺城市人气,促进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是整个赶超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在宜春中心城区实施人口五年倍增计划,是形势所迫、发展所求、民心所向。
  第一,形势所迫。中国有句古语,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地方的发展也是如此。面对新一轮激烈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竞争,不进则退,慢进掉队,停滞就是倒退。从全省一盘棋的角度来看,全省格局的调整已使我市处于边缘化的危机中,周边态势的走向已使我市处在被挤压的狭缝里。我们经常讲,宜春_肩挑两城,即新余和萍乡,同样一肩挑两市,即南昌和长沙。我们处在其中,不崛起就会塌陷。为此,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宜春在全省“整体实力前移、局部工作前列”的总体目标,去年始,市委、市政府又进一步明确了将宜春中心城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的目标定位,并打响了“三大战役”。人口五年倍增计划正是策应发展目标提出的细化举措。
  第二,发展所求。根据边际效益理论,城市人口规模在不超过300~400万人口的情况下,城市经济便呈现出规模递增的特点,即人口规模越大,以人均生产总值表示的集聚效益越高,可以说人气就是王道。有人才有商,有商才有市,有市才有城。如果说空间规模是城市的骨架,那么人气、商气就是城市的灵魂和血肉,三者的有效融合,便催生出城市的繁华与活力。当前制约中心城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人气不旺,这也是我们最大的“硬伤”。2000年撤地设市时宜春中心城人口只有22万,而到2007年也只达到27万,五年内只增加5万人。作为地级市,我们很可能在内部的竞争中掉队。历史的经历与现实的状况,都迫使我们必须尽快把中心城做大做强,必须把中心城区这个龙头真正抬起来,增强对生产要素的吸纳和对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
  第三,民心所向。没有哪个干部和群众不希望自己的城市强盛起来。把中心城区做美、做亮、做绿、做好,是生活在宜春老百姓的迫切希望。长期以来,对市本级实力不够强、中心城规模不够大、经济开发区发展不够快的状况,领导急,干部急,广大市民同样急,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要求改变现状、壮大实力的心情非常迫切,愿望十分强烈。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宜春中心城“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同,通过创建全国卫生城、国家园林城等等,老百姓对这座城市充满着感情,同时对“13579”绿色工程、“五个一”便民工程充满着期待。
  关键词:宜业•宜居•宜游
  【背景】2007年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宜春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宜春市宜阳新区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决定》三个文件,标志着我市打响了“以宜春经济开发区为平台的工业强攻战、以宜阳新区为重点的城市扩张战、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为龙头的旅游升温战”的“三大战役”。
  记者:龚市长,我们在相关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五一”假期从原来的7天缩短为3天,我们的旅游收入却“水低船高”,“五一”假期全市接待游客23.05万人次,同比增长48.4%,旅游收入5828万元,同比增长81.2%。今年一季度,市本级开发区新签约项目8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2个,完成工业总产值4.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599.2万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42.5%、118%和110.5%。而到目前,中心城区面积已扩大到72平方公里,其中宜阳新区规划面积达26平方公里。可见,“三大战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那么请问,市委、市政府对宜春中心城区的赶超式发展是如何定位的?龚建华:有句古语叫“良禽择木而栖”。我们致力打造“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就是要吸引愿创业、能创业的优秀人 才来我市安家立业。目前,我们所做的一 切,都是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推进。
  打造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主要致 力于“两个建设”,一是建设宜业的热土;二是建设宜居的福地。
  所谓建设宜业的热土,就是致力于 "四做":
  一是做活“心圈廊”。把做大市本级与做强县域经济结合总来,增强中心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增强县域经济的特色和活力,形成一个有机联系、良性互动的整体。
  二是做强工业园。通过做大、做优、做实、做强现有省级工业园区,使之成为一个企业集群的平台,成为我市经济发展 的主战场、财政收入的增长极。
  三是做旺企业群。牢固树立植产业 之“树”、造企业之“林”的“植树造林”意识,注重引进和培育以外向型、科技型、生 产型为主的有型经济、有根产业和有税企 业,促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
  四是做大中心城。举全市之力实施 好“三大战役”。
  所谓建设宜居的福地,主要是打造 ”三环境“。
  第一,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宜春最大的品牌。现在,中心城的绿地率达到43%,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基础。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创造一个绿城、一个秀城,“把森林搬进城中,把企业摆在园中”,使老百姓生活在优美的 生态环境中,使游客慕名而来。
  第二,打造优异的人文环境。山是城韵。要让老百姓生活在一个有历史记忆、有优秀文化传承的城市当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塑造好人文环境,增加文化底蕴。要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不断挖掘文化底蕴,展示宜春魅力,提升城市品牌,将文化底蕴渗透于城市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特别是对具有潜在优势的月亮文化、禅宗文化、温泉文化、农耕文化资源 重点整合、重点支持、重点突 破。
  第三,打造优越的居住环境。优越的居住环境就是让老百姓既感到生活的舒适,也感到生活的便利。生活的舒适,我们正通过“13579”绿色工程建设来解决这个问题;生活的便利,就是通过“五个一”便民工程来解决,即建设好一批公益性就业岗位、一批学校和幼儿园、一批社区服务平台、一批医疗卫生机构等。一个舒适一个便利,由此来构建我们优越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人气·商气·财气
  【背景】宜春中心城有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还有一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有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袁州医药工业园、袁州区彬江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有济民可信、汇仁药业、江特电机、远大化工等一批龙头企业;有明月山温泉风 景名胜区、几大公园、宜春八景等景区 景点。
  记者:龚市长,目前我市对中心城区的定位的确是形势所迫,发展所求,民心所向。那么,市委、市政府将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目标呢?龚建华:实施人口五年倍增计划,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降低老百姓进城入居的门槛;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降低老百姓进城入市的门槛;加大经济开发区招商力度,降低老百姓进厂就业的门槛;积极稳妥地发展民办教育卫生事业,降低老百姓入学就医的门槛;加强城乡技能培训工作,降低劳动力转移的门槛。同时,在工商税费、交通管理、人口管理、就学就医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最大限度地激活各种要 素资源,最大程度地激发全民创业激 情、创新冲动,推动中心城市人气、商 气集聚。
  主要载体是完善城市总体结构发展策略,即“一核、三轴、五组团”。“一川流摄核”就是中心城,通过加快宜阳新区建设,形成多中心、功能相对完善的城市 扩展区域。“三轴”即中心——万载、中心城——彬江——、中心城——西村城镇 空间产业带,通过加速区域经济整合,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五组团",即温汤、彬江、三、湖田阳、西村功能组团。
  主要渠道是“五增”:一是增加在校学生。通过办好现有高校,积极引进高校,在中心城区形成一个中高等院校的聚集地,能够使在校的学生成倍地增加。在校学生既可以解决文化氛围的问题,也可以解决稳定购买力的问题。二是增加企业员工。通过植产业之“树”、造企业之“林”,使大量的企业和员工落户中心城。三是增加三产从业人员。积极发展金融、信息、广告传 播、文化传媒、休闲娱乐等服务产业。
  四是增加落户人口。也就是外来定居的居民。6000名客商定居宜春,这已经是过去几年的成果,我们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冲着宜春的宜居环境来定居落户。其中重点是增加白领阶层。企业的老总和高管、企业总部人才的到来,会产生1:10甚至更多的效应。五是增加游客和流动人口。通过发展旅游业,使宜春真正成为可游可居可住的地方,让外来游客流连忘返。
  人口五年倍增计划,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付出十分艰辛的努力。但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加坚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宜春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邬李云
责任者
熊妍华
责任者
黄永东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宜春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