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 "三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8063
颗粒名称: 新屋 "三变"
分类号: F303.3
摘要: 笔者来到上高县野市乡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新屋村釆访,只见村内房舍排列整齐,水泥道路四通八达,环境干净清洁,一些农户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关键词: 农村建设 城乡建设

内容

初夏时节,笔者来到上高县野市乡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新屋村釆访,只见村内房舍排列整齐,水泥道路四通八达,环境干净清洁,一些农户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据该村新农村事会会长熊和平介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该村先后投入资金43万元,对大家最关心的人居环境进行了重点整治,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新屋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泥巴路变水泥路过去的新屋村村内全部是泥巴路,遇到下雨天,村内污水横流,道路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很不方便,若是遇到高温晴天,道路两旁的垃圾会产生阵阵的恶臭味。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以改路为抓手,将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屋前,同时对排水沟进行合理规划,使各家各户的生活用水排放顺畅。据统计,目前新屋村已修建村内水泥道路1360米、排水沟570米,全村80多户人家得到了开门见路、抬脚上车的便利。同时村民们原来在道路两旁乱倒垃圾的习惯也有所改变,全村生活垃圾实现了定点堆放、定期清理。
  臭水塘变篮球场在新屋村的低洼处原来有一口池塘,由于地势较低,村里的污水全部往里排,水质恶劣,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对附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针对村里文体设施缺乏的状况,不少村民提出了将臭水塘改造成篮球场的建议。经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研究,该村决定将臭水塘填平,按照标准规划建设了一个水泥篮球场,同时耗资近万元购买了篮球架等设备。农闲季节,茶余饭后,村里的青少年便会隔三差五地来到篮球场上切磋技艺,引得围观的群众阵阵喝彩。
  肩挑水变自来水用滴水贵如油来形容新屋村过去用水的状况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以前,新屋村多数村民用水要到村外的一条小河里去挑,往返一个来回平均有一公里路程,用水难成了该村的一个大问题。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主动与上高县自来水公司取得联系,投资11.5万元把自来水从城区延伸过来,并通往各家各户,村民们只需一拧水龙头,清水就会“哗哗”地往外流,很是方便。
  自从接通了自来水,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家庭纷纷购买燃气热水器或太阳能热水器,收工回来洗个澡冲个凉既方便又舒服。用上太阳能热水器的村民沈江南自豪地说,自己已经赶上了节能环保的时髦。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杜柏根
责任者
熊志华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高县
相关地名
野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