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浪费现象让人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7448
颗粒名称: 学生浪费现象让人忧
分类号: C913.3
摘要: 一学期换个书包,一顿饭倒掉一半,一个苹果吃一半就扔掉等等,学生们的浪费现象不仅令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经受考验,也让很多家长和老师忧心忡忡。学生浪费现象让人忧。
关键词: 学生 浪费现象 勤俭节约

内容

一学期换个书包,一顿饭倒掉一半,一个苹果吃一半就扔掉等等,学生们的浪费现象不仅令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经受考验,也让很多家长和老师忧心忡忡。
  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4月22日12点左右,在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食堂就餐的学生络绎不绝。十分钟过去了,开始有不少学生起身离开,桌上的饭菜却剩了不少。一位身穿黄色上衣的女生剩了大半碗饭,菜也剩了不少,女生边走边和同学议论饭菜“太难吃”。渐渐地,食堂里就餐的学生已经不多了,工作人员开始忙碌起来,将餐盘中剩下的饭菜倒入身边的泔水桶,然后将餐具整齐地分类摆放。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餐厅在学校算规模比较大的了,平时在这个餐厅吃饭的人很多,一顿饭剩下的饭菜能装几个泔水桶。这位工作人员说学生们不仅浪费饭菜,用完水后不关水龙头,教室、寝室里亮长明灯等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宜春学院、宜春实验中学等学校,发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费现象。据宜春学院的王老师介绍,校园里确实存在一些浪费现象,有些教室白天晴天都开灯,下课或者去做实验时,一些班级也常常忘记关灯。学校有数千学生用餐,剩饭菜的情况也比较普遍。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学生一学期换个书包,书包没怎么旧就被淘汰了,有的学生的铅笔用了还剩三分之一就不用了,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在—些中小学生中很普遍。
  家长边忧心边纵容
  据有关数据统计,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未成年消费者的消费量几乎占二分之一。许多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现在的孩子真是养不起了”。可记者釆访后发现,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浪费却是边忧心边纵容。市民张女士的儿子小军在上高中,小军的衣服、鞋子穿过一季后一般不穿第二季,因为他嫌旧了或是过时了。张女士一边抱怨儿子花钱太厉害却一边帮儿子买名牌的衣服、鞋子。“因为儿子喜欢名牌啊,现在只有一个孩子,不疼他疼谁呢。”记者采访中发现,像张女士这样对孩子浪费现象持矛盾心理的家长为数不少。市民刘女士也是其中之一,在学校寄宿的儿子老说在学校没吃好,每餐的大部分饭菜都倒掉了,问他倒掉了什么菜,儿子说蔬菜。食堂的菜肯定没有家里的小锅菜好吃,但儿子挑食挑得厉害,在家就基本不吃蔬菜,最爱吃红烧猪脚。刘女士一边为儿子的挑食浪费担忧,一边又在每个周末给儿子弄大鱼大肉。“没办法啊,儿子正在长身体,一定要让他吃好。”刘女士说。
  老师: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减少浪费,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不少老师都觉得很有必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邹老师说,在当前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学生的节俭教育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节约粮食,是尊重父母和社会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一个从小铺张浪费的学生以后很难形成富有同情心和感恩心态的高尚人格。记者了解到,当前有不少学校和老师也在这个方面进行着努力。一些学校通过实施各种规章制度来避免学生浪费,还有的通过开展一些利于提高学生节约意识的活动,如有的学校开展了捐书义卖活动,让学生把以前的复习资料捐出来,通过学生会组织进行义卖,将义卖得来的收入资助学校的特困学生。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萍芬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学校
相关机构
宜春学院
相关机构
宜春实验中学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