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7274
颗粒名称: 安居乐业
其他题名: ——解读田心“回流农民”的幸福生活
分类号: TU984
摘要: 2008年4月28日,为了生活得更美好,他们选择离开田野走向城市寻找发展;200年4月29日,为了同样的目的,他们主动回到农村居住和创业。在上高县田心镇,毎年都会新增上百名这种由城市冋归田园的“回流农民” 。近日,笔者采访了几户“回流农民”,通过近距离接触来解读他们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 回流农民 安居乐业

内容

昨天,为了生活得更美好,他们选择离开田野走向城市寻找发展;今天,为了同样的目的,他们主动回到农村居住和创业。在上高县田心镇,毎年都会新增上百名这种由城市冋归田园的“回流农民” 。近日,笔者采访了几户“回流农民”,通过近距离接触来解读他们的幸福生活。
  不做市民做村民新闻实录:“卢水云的户口从城里迁回来啦! ”4月20日,笔者来到田心镇南江村,听到村民说起本村的一条新闻。原来,10年前,靠种果树赚了钱的卢水云一家“农转非” 成了城镇户口今年,除了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他把家里人的户口重新来了个“非转农”。
  “当年,我把户口转出去是有原因的,那时的南江村一脏二乱三差。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在县城落了户买了房子。”卢水云说。
  由于果树基地建在村里,卢水云每个星期都要回村几次。村里开展新农村建设后的这几年,他强烈地感受到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过去没人管的垃圾如今有了 “保洁员”清扫,“吃脚”的黄泥道现在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杂草丛生的祠堂成了文化场所,原来到处晃悠的小青年进了企业当工人…… “感觉家乡环境变好了,便迁回来。村里水、电、路都很方便,空气质量比城里好多了。”说起现在的生活,卢水云脸上写满新闻解读:卢水云从“农转非”到“非转农”,根本原因在于田心镇农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在新农村建设中,田心镇把水、电、路、网 “村村通”列为重点,电力、电视、道路等先后实现10。% “村村通”。该镇采取“财政帮一点,帮扶单位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法,筹集资金50。多万元,兴建了5个引山泉水的自来水供水工程,解决了1万多农民的吃水问题。
  为消除“脏、乱、差”现象,田心镇按照 “三清三改”要求对村庄进行全面环境整治。如今,走进该镇每一个新农村建设点,都可以感受到环境整治后带来的巨大变化。既要建更要管,该镇在每个村庄推广“农户+社区+保洁员”的长效机制,让“干净整洁”的村貌成为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纷纷转行入"农门” 新闻实录:“养好一栏猪,建好一个沼气池,种好一片高产果,建好一栋小康楼,装好一个太阳能”。这是如今该镇田心村“回流农民”黄水生的生活写照。
  黄水生在城里打过工、经过商,却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几年前,镇里发展富牧产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承包荒山,推广立体式开发的“循环经济”。他毅然返回农村,带领全家在山上安营扎寨,接来山泉水,建好沼气池,既做果农又做猪倌,将原本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荒岭开发成花果飘香的“聚宝盆”。去年,他养了1000只山鸡、1000多羽鸭子、出栏生猪200多头,还种了橘子、杨梅、李子树等,年收入20余万元。
  他告诉笔者:幸亏回来及时,赶上了农村创业的好时机。
  新闻解读:从争相跳出“农门”到积极入 “农门”,既反映了田心农民创业观念的变化,也折射出农村创业环境的改善。
  田心镇鼓励农民破除封闭保守的观念,积极创业。对“回流成民”,该镇创造“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的宽松氛围,引导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宜耕则耕、宜养则养,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形成“每一个头脑都在为致富而畅想,每一寸土地都有铜板在跳动” 的创业格局。该镇开创性建立了农民创业孵化园,推行“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创业孵化模式,使农民接受到从培训、生产实践到成功创业的全程帮扶。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黄伟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