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6851
颗粒名称: 斗笠
分类号: I056
摘要: 斗笠很早就从我的村庄消失了,我还来不及唤它一声。斗笠,一种简单的遮雨工具,曾经是村庄各家各户的雨具,再穷的人家都会有一顶。常见的斗笠多呈圆形。手艺好的人织得浑圆,又不漏雨。斗笠里外两层是篾的,中间一层要么是能隔雨的塑料,要么就是一些用线连好的宽大箬叶。
关键词: 斗笠 散文

内容

斗笠很早就从我的村庄消失了,我还来不及唤它一声。
  斗笠,一种简单的遮雨工具,曾经是村庄各家各户的雨具,再穷的人家都会有一顶。
  常见的斗笠多呈圆形。手艺好的人织得浑圆,又不漏雨。斗笠里外两层是篾的,中间一层要么是能隔雨的塑料,要么就是一些用线连好的宽大箬叶。
  斗笠多是男人织的。男人在村庄里生活,好像有理由有责任将斗笠织好。曾经,就听父亲说过,那些斗笠织得好的年轻人,还容易被一些女子看上。隔壁的海唐叔年轻时就织得一手好斗笠,他把那些斗笠挑到湖区,湖区竹子少,会织斗笠的人更少。十几顶斗笠一脱手,回来的路上就多了一个好看的女子。那女子后来就成了海唐叔的女人。海唐叔走的那年春天,女人把织给她的各式各样的斗笠,在海唐叔的坟头烧了。火光中,海唐叔的女人哭着喊着,下辈子还要戴他织的斗笠。
  斗笠在村庄生活了很久,村里人只要会劈篾的人,都织得来斗笠。农闲时,就见很多人或坐在家里,或坐在田埂上,或坐坡地边,织起斗笠来,那些柔软的蔑片就在眼前跳荡起来。细心的男人,会将篾劈得细一些,花的功夫多一些,斗笠眼留得小。粗心的男人,就随意了些,劈的篾也不讲究,厚一片,薄一片,里层织得更差劲。
  很多的斗笠是织给女人的。村庄的女人喜欢戴一种轻巧的斗笠。戴在头上,舒服。很多的女人也很讲究,在斗笠的里层,每逢有什么花开,扎上一朵几朵的。尤其是村庄的栀子花和桂花。女人走到哪,斗笠就走到哪,花就香到哪。往往,直到那些花朵蔫了,才把它们拿掉,再换上新的花朵。
  斗笠在村庄很有地位。各家各户都留给斗笠一个位置,一个起眼的位置。村里的房宇,门前,或走廊上,都钉着粗细不等的竹钉铁钉。斗笠不用了,很简单,顺手朝钉子上轻轻一挂。很多人家木板和墙壁上都是斗笠歇息的地方。那些斗笠就成了一道起眼的风景。
  伞的出现,令斗笠尴尬。那些撑开来就能遮阳遮雨的玩意加速了斗笠的告别。起初,那些斗笠没有当一回事,没几年,各家各户就有了伞。有了伞就忘了斗笠。那些黑了的旧了的斗笠影响了木板和墙壁的美观。很多人就取了斗笠,拿走了钉子。斗笠就走向了火塘。
  我们家的斗笠也不例外。在那间有些透风的屋子,父亲像扔一片烂掉的菜叶一样,将斗笠扔进了火塘。我还来不及呼唤一声,总有一些感动和悲伤,总有一些值得记住的细节,随那顶斗笠化做一道道青烟,化做一团团跳跃的火,渐渐地,就成了灰烬。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伍中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