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之乡”竞风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6440
颗粒名称: “蔬菜之乡”竞风流
分类号: F303.3
摘要: 高安市上湖乡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之乡”,又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所在地。近年来,该市人口计生委因势利导,对该乡计生种养大户釆取在资金上扶、在技术上帮、在结构上引的方法,大力扶持计生户搞种植业、养殖业及第三产业,积极帮助计生户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优良品种,使蔬菜基地涌现了许多计生户致富排头兵,在新农村建设强风流。
关键词: 上湖乡 乡村建设 经济发展

内容

高安市上湖乡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之乡”,又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所在地。近年来,该市人口计生委因势利导,对该乡计生种养大户釆取在资金上扶、在技术上帮、在结构上引的方法,大力扶持计生户搞种植业、养殖业及第三产业,积极帮助计生户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优良品种,使蔬菜基地涌现了许多计生户致富排头兵,在新农村建设强风流。
  朱内元:从手提肩挑到网上签订单朱内元,南坪朱村人,他是当地第一户从种植蔬菜走上致富路的计生户,由于精明能干,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一步步成长为全村致富的带头人。上世纪90年代初,朱内元开始种植蔬菜,当时吃不完的蔬菜就手提肩挑到附近集市上去卖,后来,通过参加乡里组织的科技种植培训班,并请江西农大的教授到田头地角来指导,使自己的蔬菜栽培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大大增加了,他开始把辣椒、大头菜装上车,一车车拉到湖南、广东等地去卖,收入也大大增加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村里的菜农大都还在用传统方法种植蔬菜,产值低、规模小,他就积极带头,举办家庭培训班,手把手地将种菜技术传授计生户。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该村蔬菜种植户从原来的20余户发展到现在的60多户,蔬菜种植面积达180多亩,产值也由原来的每亩400元增加到现在的每亩6000多元。如今朱内元坐在家里通过网络和客户签订单,蔬菜销到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去年就有2吨精品红辣椒端上了美国人的餐桌。
  郑仍学:新村建设献爱心车田村计生户郑仍学,前几年带头组织“贩运队伍”,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人,每年贩运蔬菜100万公斤以上,收入达10多万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农村建设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村村寨寨,也吹到了车田村。当省委组织部包村工作组来到车田村,说要拆旧房改造成新房时,村民们都犹豫不决。老郑带头拆掉了自己家的两幢房子,并按规划拆掉了猪栏、厕所,村民们看到老郑带了头,都纷纷跟着按规划的要求拆旧建新,对村庄进行了美化。但仍有一些贫困计生户想不通,这时老郑主动上门找这些计生户,手拉手掏心里话:不能因为你一家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大事啊,你有困难大家会帮你。在老郑的诚心打动和积极帮助下,该村七八户“钉子户”最终拆掉了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旧房子,原来车田村家家户户厕所牛栏随意乱搭、污水横流的现象不见了,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自来水通到了灶台上,不少农户还用上了生态卫生旱厕和太阳能热水器。一个崭新的车田新农村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亮堂、美丽。
  卢明声:立体养殖奏响致富曲
  1998年,头脑灵活、富有开拓精神的卢家村计生户卢明声,在锦惠渠畔、蔬菜地旁承包了8亩鱼塘,他打破单一水产养殖的模式,把水产养殖与猪、鸡、鸭等畜禽饲养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立体养殖发家致富的新路子。为了尽快掌握科技养鱼知识,他多次到省内外渔技部门及科技专业户养鱼场,了解渔业市场行情,请教、学习科学养鱼技术,还专门订阅了有关科技养鱼的报纸、杂志,边学习边实践,并参加了乡里组织的“农函大”学习,成为具有农业大专文凭的新型农民。他在科学合理投放鱼苗的同时,利用塘复在岸边搭起了简易的鸡棚、鸭棚,在岸上建起了猪舍,利用猪粪养虫喂鸡、鸭,鸡、鸭粪便取一部分注入蔬菜地营养蔬菜,一部分发酵后冲入鱼塘,大量繁殖鸡虱球藻类生物,为鱼类生长提供了充足食物。目前,卢明声的鱼塘面积发展到十几'亩,存栏母猪30头、商品猪100头、子猪 200多只,鹅、鸭3000羽,每年来自立体养殖的收入达20多万元,他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内元
相关人物
卢明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高安市上湖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