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太平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6198
颗粒名称: 万载“太平讲”
分类号: I057
摘要: 万载人把商量事情称为“打讲”、“打商量”、“打商同”,而把聊天称作“呵天”、“打太平讲”。“呵天”与“打太平讲”其实略有不同,“呵天”偏重于指那些不切实际、漫无目的的瞎聊瞎吹。有时说这个人是个”呵天”,就是指他的作风飘浮,不扎实,或者没有真本领,只会耍嘴皮子。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文学创作

内容

万载人把商量事情称为“打讲”、“打商量”、“打商同”,而把聊天称作“呵天”、“打太平讲”。“呵天”与“打太平讲”其实略有不同,“呵天”偏重于指那些不切实际、漫无目的的瞎聊瞎吹。有时说这个人是个”呵天”,就是指他的作风飘浮,不扎实,或者没有真本领,只会耍嘴皮子。在“打讲”中间加上“太平”两个字,成为“打太平讲”,比较切合万载人聊天的实际,这一说法,很富于地方特色,非常形象。因为聊天与商量事情不同,除了要有合适的对象之外,还得有合适的心情和环境,所谓 "太平讲”,也就是“太平盛世之讲” 。
  只有日子过得太平了,大家的生活富足了、安定了,人们才有闲暇时光和一份好心情,静静地坐下来,天南海北、心安理得、痛痛快快地说一通。
  “打太平讲”少则两人,多则不限。然而,万载太平讲更偏重于两人以上,有扎堆聊天的意思。可一人主讲,大家作为听众,也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大家一起说。主题上到国家大事、天文地理,下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不一定求真,也不一定是实,可以听风就是雨,真真假假,云山雾罩,神乎其神。明明子虚乌有,却也说得如亲眼所见,本来一件简单小事,却被讲得玄而又玄。民间有谚云,“万载人的口,徐家渡的斗”,这话虽略带贬义,却也说明了万载人的口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因此,万载太平讲既有北京人的“侃”的特点,又具备成都人的“摆”的神韵。
  小时候在乡下,吃过中午饭,就看到大人们来到大公公的厅堂里,找个凳子坐下,烧一筒纸烟,柴米油盐聊一通,讲到后面,整个屋场里的男人们都来了。讲着讲着,老是听到大人们哈哈大笑起来,有时,也看到他们讲了一会儿就开始有人故意抬杠,抬完之后又接着讲,直到把暑意讲尽,把疲劳讲完,意犹未尽中,大家才恋恋不舍地起身,下地干活了。
  记忆中最能讲的当属石牛叔公,他老人家是我们屋场里见识最广的人,当过国民党的兵,也当过共产党的兵,扛过枪,打过仗,后来又到处修过电站,搞过工程,因此,他的话最多,说的都是山里人从来没有见过听过的事情。他开始打太平讲的时候,先用长长的烟筒点一筒烟,光着膀子,斜靠在睡椅上,深深地吸一口,然后开口。他一开口,屋子里所有的人就静下来,听着他从长江的子弾像下雨,讲到火车的叫声像牛吼;从国民党军队的靴子,讲到红军的草鞋。听到好奇处,人们不禁要问一声,那时候石牛叔公就自得地一笑,然后慢慢从里讲开了。讲到高兴处,脖子上的青筋高高绽起 。
  打太平讲不论场合,不论地点,只要有合适的人,只要心里高兴,可到茶馆,好好坐下,要几盘点心,就着大碗茶,神讲一通;也可在街头巷尾,几个人往那一站,什么也不要,站累了蹲着,蹲累了站起,胡讲一气。冬天里,乡野之人,端着碗,吃着饭,在禾场里站着,几个人在_起,一边晒太阳,一边吃饭,一边打太平讲。有的说南山的张六挖了个十斤的大冬笋,有的说长江的尽头有一条两头蛇。讲到兴致处,听得入心了,连碗里的饭也忘了,老半天一碗饭还满满地在手里端着,等明白过来,赶紧往嘴里扒几口,速速送回碗去,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张竹椅,一支烟,坐下,点着。那烟就在透明的阳光里散开去, 在温暖的日光中飘逸着。那份闲情,就是天上的神仙见了,怕是也要羡慕。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德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