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6194
颗粒名称: 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分类号: I057
摘要: 我的外祖父世居奉新县会埠乡的青树村,世代务农。母亲出生于这个穷困而朴实的农民家庭,她是长女,下边还有弟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况且又是大女儿,母亲除了要分担一定的家务外,还得照顾弟妹。母亲很想读书,但这只是一个奢望,她只能利用每天带弟妹玩耍的机会到附近私塾,站在窗外静听屋里琅琅的书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偷偷听默默记。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民间故事

内容

我的外祖父世居奉新县会埠乡的青树村,世代务农。母亲出生于这个穷困而朴实的农民家庭,她是长女,下边还有弟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况且又是大女儿,母亲除了要分担一定的家务外,还得照顾弟妹。母亲很想读书,但这只是一个奢望,她只能利用每天带弟妹玩耍的机会到附近私塾,站在窗外静听屋里琅琅的书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偷偷听默默记。
  那些私塾启蒙的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中的词句大部分都被她记熟了;尤其是对《增广贤文》中文意浅显、谈理通俗的一些有关为人处世道理的句子领会得更深。母亲自小就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在传统文化的浸淫中学会了深刻的做人做事道理,这为她一生的为人处世奠定了基础。
  .母亲是父亲的继室,原配在孩子生下来不足6岁时就早逝了。母亲一嫁过来既要操持家务还得抚育孩子,而要做个称职的后娘是很不容易的。可是母亲从一开始就把我父亲与前妻孩子的母子关系处理得水乳交融,亲密无间。
  母亲对我哥哥的关爱与亲生无异,饮食寒暖,呵护备至。母亲疼爱大哥完全出于纯真的母爱,没有丝毫虚情矫饰。这爱,一直绵延几十年。后来哥嫂到南昌工作,母亲仍是放不下对他们全家的惦念,在那物资非常匮乏的年代里,即使有限的一点家乡特产,也总要我们送些去给哥嫂全家尝尝。
  有时在国外工作的族人回乡探亲时送给母亲当作礼品的小额美钞,她也每次积存下来分成几份一分赠。父亲辞世后,母亲对哥嫂一家挂。我每次回家时,她总要详细问及哥嫂全家的情况。1992年、1998年我两次请了专车陪同母亲去南昌。两次南昌之行母亲已八十高龄了,往返160公里,谈笑自若,毫无倦容,记性更是惊人,竟准确说出了哥哥住处从一楼到五楼的楼梯级数与车子沿途会车的次数。
  当然,哥哥对母亲也与生娘无异,非常孝顺体贴。母亲的生日我都记忆模糊,哥哥却谨记无误。新千年伊始,哥哥就开始筹备母亲90华诞庆典的有关事宜,把庆祝场面办得热热闹闹。马年春节全家大团圆的欢聚也是得力于哥嫂侄儿们的积极支持而实现的。
  母亲从童年开始就渴求着文化知识。
  她嘴边经常念叨的两句话是”人不学,不如物;人不学,不知义。”和“有田不耕仓廩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她把对子女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培养看得重于一切。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父亲经营“永大祥”烟号的鼎盛时期,产品畅销到鄂皖,供不应求。而那时哥哥和我已分别进入初中和小学了。许多族人朋友与同行老板都建议父亲让哥哥学习店务。这些“忠告”让父亲颇为犹豫,而母亲听后却坚决反对。她认为“接牌子”是只看到眼前利益,'生意变幻莫测不会永远红火;即使长盛不衰,到时候总会物色到合适的接班人选的。孩子们读书的机会才值得抓紧不容耽误。母亲的深远见解,改变了父亲的态度转而全力支持。因而,我们兄妹三个得以各自走上求知之路,即使后来面临那风雨坎坷的非常岁月,家里仍咬紧牙关,克服一切困难支持与鼓励我们完成学业。后来的形势发展充分证明了母亲的远见。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家的“永大祥”早就烟消云散了。而我们兄妹三人都有幸学有所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母亲对别家孩子的读书愿望也总是竭尽所能地支持,促其实现。有一户邻居夫妇执意只让孩子读完小学就留在身边学做生意,孩子哭求母亲。邻居夫妇最终接受了母亲的劝告。那孩子如今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很多家庭远离镇上的亲友的孩子,母亲都为他(她)们提供搭膳住宿的方便,人数最多时达到二十多个, 俨然像个“学生公寓”。这些孩子后来分别成为了各类专业人才。
  母亲嫁予父亲时,父亲所经营的"永大祥”烟号只不过是镇上的小烟铺,后来才逐步发展扩大到颇具规模,店员与技术工人达到40多人,还有不少当地撕烟女工。母亲总能把纷繁劳累的“内政”处理得井然有序,条理分明。这样就让父亲专心致志抓好业务,为创造牡丹烟丝品牌奠定了基础。母亲还努力让大家吃得可口,'住得舒适。员工们个个以店为家,母亲也成了大家信任而尊敬的管家婆。
  重义轻利、厚人薄己、博爱宽容的做人准则,贯穿着母亲的一生。即使家中生活由一度困顿而复苏转入优裕,母亲仍一如既往地布衣粗饭,淡泊自甘,不向儿女提什么要求,反而把平日积攒下来的钱一次次捐赠于造桥、修路、浚河等一类造福于乡里的公益事业。她认为钱这样花最有意义,心里最踏实。
  通过那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我们更发现了母亲坚毅与豁达的一面。由于开过烟店,古稀之年的老父,年逾花甲、步履蹒跚的小足母亲被下放到距小镇几十里的山区长达十二年。劫后,母亲每当与后辈闲聊总是轻松中带着沉重的语调告诫我们,做人很难,平时对人要随时谨记宽容与同情关爱,并要我们切记“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的格言。母亲就是这样以逆来顺受、处变不惊的豁达胸怀,以坚毅克制、忍辱负重的耐力度过那段不堪回首的年月。
  母亲以九十二岁高龄辞世。春去秋来,鸟飞兔走,母亲离开我们已些五年了,而母亲亲切而慈祥的形象铭刻于我们心底,即使是时空的力量也是丝毫不能磨洗淡化的。她谆谆的教诲常常在我们耳边回旋。
  母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赵隆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