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拥军优属工作有声有色开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6112
颗粒名称: 宜春市拥军优属工作有声有色开展
分类号: D632
摘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部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加大对部队建设经费投入,进一步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建立军人维权体系,双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方位的拥军举措使驻地官兵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优抚安置是双拥工作的难点,也是稳定部队、密切军地关系的重点。
关键词: 拥军优属 部队建设

内容

“军队和老百姓,嘿,咱们是一家人……”这不单单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更是我市军民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部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加大对部队建设经费投入,进一步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建立军人维权体系,双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方位的拥军举措使驻地官兵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支持部队搞好现代化建设作为当前拥军工作的重点,加大对驻军部队建设经费的投入。从2003年以来,全市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全力支持部队建设,为部队改善营房、办公室,建设仓库,添置设备,修缮训练基地和开展军事训练活动等,共投入7307.7万元,其中市本级2444万元。仅2005年市政府从财政拨款604万元投入市民兵训练中心建设和军分区地下指挥所工程改造,还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宜春预备役团参加福建海训,实现了驻市部队营院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优抚安置是双拥工作的难点,也是稳定部队、密切军地关系的重点。我市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建立健全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对优抚对象按时足额发放抚恤金。3年来,妥善安置了2928名城镇退役士兵,接收了262名军转干部,跟随转业干部的80名随调家属对口安置率达100%。全市积极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对三级以上转业士官、立二等功以上退役军人、残疾军人实行岗位安置,安排到事业单位就业,其余推行自谋职业,由财政列支一次性补助金和生活费,市本级三年共列支此项经费141.8万元,2006年全市退役士兵安置自谋职业率达到76.8%。生活困难的老烈属、老复员军人、老残疾军人普遍享受了优待,各级通过走访慰问、发放困难补助金的形式,给予优待,在乡村和因企业改制或破产而下岗的1一6级残疾军人,全部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实报实销;25户1一一4级的残疾军人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762户在乡复员军人住房得到维修改造。2005年,丰城市车灯厂4级残疾军人杨春富带领27名残疾军人捐款2700元寄往九江地震灾区,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宜春是江西省的兵源大市,每年向部队输送新兵2500人左右因此,做好现役军人及军属的维权及稳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宜春市委、市政府、宜春军分区将工作重心前移,通过畅通“五个”渠道,即每年给军人家属发放连心卡,在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军人维权中心,各级法院建立军人维权法院,宜春国防教育网建立军人维权论坛,通过连心卡、法院咨询、热线电话、网络问答等形式为军人及军人家属提供各种有效服务。仅2005年就调处维权问题13起,受到部队官兵、军属和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
  “把军人当亲人”是我市各族人民群众对驻军官兵的真情流露。一批“兵妈妈”、“好军嫂”、“好书记”、“好主任”等双拥典型,不仅是新时期宜春双拥工作的新亮点,更体现了和平时代血融于水的军政军民关系。宜春市烟草专卖局纪检组长温娓媛在铜鼓县烟草专卖局任局长时,十年如一日情洒军营,不仅时常为战士缝补浆洗,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为部队添置电视机、球桌等设施,还为部队干部家属调动东奔西跑,热心为部队干部当“红娘”,老兵退伍她去送,新兵入伍她去接,被誉为“兵妈妈”。2004年她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6年被评为全省“爱国拥军模范”,2007年获得全国拥军优属先进个人。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游微
责任者
杨浅兵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宜春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