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处工会作用、促进和谐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6103
颗粒名称: 突处工会作用、促进和谐发展
其他题名: 宜丰县工会工作看点
分类号: D412.6
摘要: 2006年以来,宜丰县总工会在县委和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突出作用促进和谐,工会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整体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关键词: 工会工作 工会组建

内容

2006年以来,宜丰县总工会在县委和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突出作用促进和谐,工会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整体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工会组建力度加大。一抓中间环节建设,通过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发文,按规定配备了14个乡镇(场)工会主席,加强了乡镇(场)工会组织建设,并新设立了民政系统工会组织二抓社区工会组建,县城7个社区全部按规定建立了基层工会组织,组建率达100%。三抓工业园区工会组建。园区工会组建是工会组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县总工会积极配合组织部门深入工业园区调查摸底,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工建促团建”工作,确定了在英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试点,并协同工业园系统工会深入企业宣讲,想尽办法与企业主沟通,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会新的维权观。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企业为筹建工会提供了办公场所和职工活动场所,依法组建工会11家,在工会组建工作中,做到了五有:有章子、有制度、有场所、有经费、有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建立系统工会14个,乡镇 (场)工会14个,基层工会达215个,会员9181人。
  帮扶工作起步良好。职工民主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和厂务公开实行率有新提高;调整劳动关系机制进一步健全,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有新提高;职工帮扶机制进一步发展。今年3月,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宜丰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把原来的节日走访慰问送温暖变成常态帮扶,把原来单一的生活救助发展为就业扶助、医疗帮助、入学资助、法律援助和结对互助等。
  中心实行规范管理,把全县范围内的困难职工(含农民工)确定为帮扶对象,重点帮扶五类人员,即特困职工(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职工)、患重大疾病和伤残及遭受意外灾害的职工、因子女就学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下岗失业人员、有其他特殊困难的职工。据统计,共慰问帮扶特困户累计1570户次,发放慰问金30.89万元。各级工会共培训下岗职工1291名,帮助367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在县总工会与人劳和社保局、民政局联合建议下.县里公开招聘创“三城”监管员一次性就聘用了下岗失业人员50名。在档的特困职工户100%的实行了低保。同时完成安宁幸福险6430元、安康保险金 114.62万元。
  服务发展成效明显。为了服务好发展,在全县职工中组织开展“为实现宜丰’三年大变样、五年翻一番’目标”建功立业活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去年5月,县供电公旬由于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成绩卓著.,被省总授予“五一”劳动奖状。据统计,截至目前,企业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385条,创新技术198项,直接间接创效680多万元。“安康杯”竞赛扎实有效,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劳模管理规范有序,46名省级以上劳模全部建档,并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劳模。
  财务运作有序进行。去年以来,宜丰县总工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借鉴兄弟县市的经验,一是通过向县委、县政府争取支持,工会经费财政划拨已于去年开始执行。二是通过加强与财政部门的联系,确保了工会经费财政划拨的按时到位。三是通过与地税部门沟通协调,依法加大了代征力度。四是依据有关规定研究制定7项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财务管理。五是不断加强工会经审工作力度,着力推行拨缴工会经费审验证制度,到目前为止已有20个基层工会完成了审验证制度试点。
  职工培训开局良好。为使职工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县总工会与有关部门组织相关培训,成立了赣西万家乐文化创意服务中心,聘请专业人士为理事长。制定了业务培训计划,从指导思想、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使培训工作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进行。通过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促进了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地名

宜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