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通了、农民富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6079
颗粒名称: 公路通了、农民富了
分类号: U412.362
摘要: 近年来,我市按照农村村村通公路的要求,不断加大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帮助农民修通公路,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袁州区彬江镇,船坊村因为一座桥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关键词: 农村道路 致富

内容

近年来,我市按照农村村村通公路的要求,不断加大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帮助农民修通公路,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袁州区彬江镇,船坊村因为一座桥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2006年,投资580万元、长217米、桥面宽7.5米的船坊大桥竣工通车,从而结束了船坊村不通公路的历史。据彬江镇党委书记江国春介绍,花卉苗木产业一直是船坊村的支柱产业,过去由于不通公路,一直很难做大。现在该村花卉苗木产业越做越大,该村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了周边村庄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万载县潭埠镇天扬村是革命老区,距离省道万(载)上(栗)公路仅3.8公里。2001年以前这里只有一条2米宽的小土路进村,经济难以发展。村里曾经有一家花炮厂,因为原材料运不进来、产品销不出去而倒闭。
  村民只能靠每年“双抢”时节,出去帮人收割水稻“打短工”,赚点苦力钱。生活的艰难使得天扬村村民对路的渴望来得更加迫切。
  2001年,在市交通局支持下,天扬村投入100余万元,修通了连接省道的3.8公里长、5米宽的水泥公路,从此天扬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路修通后,天扬村新建了7家花炮厂、4家引线厂、1个果园,总产值700多万元,就地转移剩余劳力600多人,村民每年的劳务收入就达200多万元,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增加税收70多万元。今年“双抢”时,100多名外地村民到天扬村“打短工”,帮着“双抢”。天扬村人看到了路畅通的巨大效益,2006年,又投资140万元,开始修建进组公路,21个村民小组今年已经修建了4.5米宽的水泥路,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在没有修路前,下雨天没有高筒套鞋就进不了天扬村,生活日用品都是用担子挑进来。
  现在路修好了,小车直接开到家门口,真是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提到新修好的水泥路,天扬村村民郭所福激动地说。
  据了解,2007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计划项目337个,总里程达1217.9公里,总投资3.58亿元。截至7月15日,全市有1488个村通了水泥(柏油)路,占总村数的61.8%。我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超前意识和效益优先意识出发,把农村公路与过境高速公路和交通主干道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路网的整体水平和功能。并围绕重点集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开发等重点统筹安排。
  农村公路的修通,不仅是农村与城市地域上的接通,更是传统的观念与现代思想的交融。
  公路让农民走出山区,在交流中学习借鉴,推动了产业对接、市场对接。交通条件的改善,直接促进了农村的工业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了便利幸福的生活。宜丰县黄岗乡黄檗村在没有修通进村水泥公路前,只有一条沙石路通往村庄,由于山高整滑,小汽车、大货车根本就进不了村,村里的土特产品要先用农用车运到乡集镇,再改用大货车装运出去,每天货运车最多走两趟。村里的旅游资源也得不到有效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办法充分利用。2000年,该村投资40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13.7公里的水泥公路,村里人可以开着汽车进出了。村老支书李观林欣喜地说,以前到集镇一天才能走一个来回,现在骑摩托车只要30多分钟就能到集镇,不少农民骑着摩托车去集镇上班,成了工人。路修好后,该村经济快速发展,现在有4位村民买了小轿车,在集镇办起了3家竹胶板厂。今年“五一”期间,黄檗山还迎来了100多位广东、福建等地的游客,这里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红火了。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帅琼
责任者
吴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