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武部走出的企业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5965
颗粒名称: 从人武部走出的企业家
其他题名: 记转业干部、市政协委员曾小刚
分类号: F27
摘要: 1963年冬,曾小刚出生在袁州区彬江的一个干部家庭。1981年10月入伍,1986年,回到万载县人武部任参谋。在万载县人武部的10年时间里,他以新时代军人特有的敢想、敢闯的精神,主动将自己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练就了一身好“水性”。
关键词: 人武部 企业家

内容

看到将军故里的百姓生活艰辛,他执意把自己"牵"出去"遛遛”,要为百姓做点什么
  1963年冬,曾小刚出生在袁州区彬江的一个干部家庭。1981年10月入伍,1986年,回到万载县人武部任参谋。在万载县人武部的10年时间里,他以新时代军人特有的敢想、敢闯的精神,主动将自己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练就了一身好“水性”。
  1990年,他与人合伙承包了军民经营部,并着手创办了包装带厂、板材等五个企业。
  刚“下海”的时候,曾小刚算好各乡镇赶集的日子,骑着自行车,带着大包小包,到集镇上去叫卖产品;到湖南浏阳收购红薯丝卖到县锦江酒厂,为的是每斤赚个几分钱的差价;为节省建设经费,他与另一名同事,硬是在一天之内把一大卡车18吨水泥全都给卸下了车……在他的带领下,几个企业都非常红火,每年仅向人武部就上缴利润16万多元。
  以真诚相待,以信义相交,这既是他的经商之道,更是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1997年,曾小刚在妻子的支持下,毅然辞职。他先到广东佛山市土产公司驻万载办事处打了一年工,进一步熟悉了烟花生产与销售知识。但寄人篱下终非长久之计。
  当他把自己想单干的想法向两位广州的朋友说起时,立即得到大力支持。就这样,1999年6月,曾小刚将自己多年积攒的6万元钱拿出来,并向朋友借了30万元,注册成立了万广源进出口有限公司。为缓解公司在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曾小刚本着“宁肯自己账上没钱,也不让供货方开口问钱”的原则,拿了工厂的货,客户的货款到账后,在一周之内,就按比例将现金分送到各厂。此举不但可以给供货的厂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还可以为自己公司打打小算盘,节省下一笔笔的招待费用,同时也为主动出击,寻求与工厂进一步合作,争取更大的效益奠定了基础。
  "既然走上了这条路,我就想—直走下去,但无论怎么走,我的根都扎在了这片红土地上" 曾小刚爱学习,爱动脑筋。在他办公室的案头、书柜上,摆满了经济学原理之类的书籍。即使是在用餐之前,他也不忘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一本《苏人商谋》来看上几页。
  近年来,公司的税收增长速度均达到了30%一40%,2004年上缴税金近200万元。既便如此,深爱着这片红土地和万载人民的曾小刚,还是认为自己对万载贡献太小。他还充分调动自己的社交关系,千方百计为万载招商引资。2002年,随着广东省烟花行业的退出,一大批该行业老板改行或迁出。其中有一位与曾小刚私交不错的邓老板有意“进军”广西。曾小刚得知后,力荐他来万载投资,并答应为他提供厂房。为此,曾小刚特地买下了万载规模最大的花炮厂之一-潭埠花炮厂。邓老板深受感动,最终落户万载,并每年为该镇带来一两百万元的税收,为当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汪爱国
责任者
韩建忠
责任者
蔡丽蓉
责任者
曾小刚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宜春市袁州区
相关地名
宜春市万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