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刘村的“一”字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5954
颗粒名称: 东刘村的“一”字经济
分类号: F323.8
摘要: 在宜春市上下掀起学习浙江经验热潮的日子里,宜丰县棠浦镇东刘村群众乐创家业的事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近日,笔者来到东刘村,感受了当地群众创业的红火场面。
关键词: 东刘村 经济发展

内容

在宜春市上下掀起学习浙江经验热潮的日子里,宜丰县棠浦镇东刘村群众乐创家业的事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近日,笔者来到东刘村,感受了当地群众创业的红火场面。
  一条草绳织就一条致富路
  走进女党员喻葵英的家,一条条编织好的草绳格外醒目。
  —条草绳织出一条致富路,这话一点不假。
  去年下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喻葵英在走亲戚时发现草绳编织市场前景很好,于是向村党支部建议引导村民搞草绳编织。村党支部及时派人到南昌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考察,村里决定发展草绳加工业,并与客户签订了订单。为给村民带来更大的利益,村党支部成立草绳加工协会,由加工协会负责联系产品销路,村民负责草绳加工。
  东刘村草绳加工原料富足,技术也是现成的,有了村党支部提供的市场服务,村民们很快加入到协会中来。目前,全村草绳编织户已发展到23户,年收入达12万元,仅此一项,村民就可实现年人平收入100多元。
  小小一条绳,编织了东刘农民的“致富梦” 。
  一台搅拌机拌出一个"建筑村” 随意走进棠浦镇一处建房现场,打听搅拌机操作的情况,你就能听到东刘村村民刘林的名号。
  刘林是东刘村一名普通党员。东刘人自古就有做手艺的传统,如何在手艺上做活文章呢?村党支部把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定位在发展手工业这一点上。2005年初,头脑灵活的党员刘林,看到农村建材市场潜力很大时,就萌发了购买搅拌机进行混凝土加工的念头,然后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村党支部,很快便得到了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并帮助其进行信用贷款,联系购买机器,刘林购买了第一台搅拌机,同时邀请村里4位农民入伙。由于刘林信誉好、加工的混凝土质量优,搅拌机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当年就获利1万多元。十里八村的农民盖楼房,都会请他做,后来一台搅拌机忙不过来了,刘林便考虑扩大规模,在村党支部的又一次帮助下,刘林一口气购进了四台搅拌机。村民们见他生意火爆,便纷纷要求入伙。如今,刘林的建筑队已发展到31人,而且全部都是东刘村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全镇各个角落,年创收达30多万元。
  一台搅拌机,就这么拌出了一个“建筑村”。
  一把金钥匙带富了一方人
  该村党支部在注重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并对有一技之长、能影响和带动群众致富的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积极把他们吸引到党组织中来,使党支部不仅有了活力,而且有了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还注重培养党员成为科技致富的能手,鼓励全村党员带头依靠科技致富。该村充分利用科技这把金钥匙,开启科技致富之门,并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广开培训渠道,使90%以上的党员基本掌握1门以上的实用致富新技术,他们中有从事规模种养的,有跑专业运输的,有从事专业工艺雕刻的,有从事小型工程承包的,还有创办民营企业实体的,他们很快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在党员的影响和带动下,该村已建立蚕桑、花生、蔬菜等示范种植基地,仅种养业,全村村民就可实现人平增收150多元。
  如今的东刘村已是旧貌换新颜:山清水秀,改房改水改厕改路改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村里有了一个5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200多平方米的农民科技学校,房前屋后全部是宽敞的水泥环村公路,公路两旁种满了杨树和柏树,一到晚上,公路两旁灯火通明,高高的霓虹灯闪烁着,好一幅乡村美景。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红峰
责任者
周应田
责任者
喻葵英
相关人物
刘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