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农民小皮筏漂流创出大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5572
颗粒名称: 靖安农民小皮筏漂流创出大产业
分类号: G888.6
摘要: 随着漂流项目热潮高涨,而全国市场却刚刚起步,正处于摸索阶段。受县内资源开发的限制,一些精明并积累了丰富漂流运作和管理经验的靖安农民,便开始尝试并大胆地到县外、省外开拓市场。
关键词: 漂流运动 小皮筏漂流

内容

7月8日晚,在浙江温州经营皮筏漂流业的靖安县三爪仑乡农民王西平,急促地从温州打电话到靖安家里:“夏日高温季节,前来漂流纳凉的游客蜂拥而至,每天漂流收入都有6万~8万元,安全员不够,速请30名安全员来帮忙。”据了解,目前像王西平一样,在全国各地从事皮筏漂流业的靖安农民有3200多人,足迹遍布包括江西在内的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去年,靖安农民从事皮筏漂流收入达2.13亿元,今年1一6月收入达1.2亿元。
  只有13.8万人口的靖安,是我市重点林业县,过去农民收入的70%和财政收入的80%来自林业。1998年,针对森林资源逐年锐减的状况,靖安县委、县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动将过去每年12万立方米的木材采伐量,缩减到每年不超过4.5万立方米,并果断提出走“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发展之路,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县委、县政府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森林旅游的长远利益和重要意义,努力改变农民“靠山吃山,吃山砍山”的旧习,积极帮助农民树立“靠山养山,养山看山”发展森林旅游的新观念。1999年,三爪仑乡农民章后亲、宝峰镇农民刘高华等,先后在靖安三爪仑国家示范森林公园内,在全省率先开发出皮筏漂流项目,并迅速成长为魅力四射的旅游热点项目,当年投资,当年收回成本并盈利,效益十分可观。仅两年时间,靖安农民就在境内新开发出了林海、橹崖、大洞、北河4个漂流点,并声名远播,被誉为“锦绣中华第一漂“。
  随着漂流项目热潮高涨,而全国市场却刚刚起步,正处于摸索阶段。受县内资源开发的限制,一些精明并积累了丰富漂流运作和管理经验的靖安农民,便开始尝试并大胆地到县外、省外开拓市场。章后亲、束顺友、余久根等一大批靖安人,先后到九江的武宁、庐山,上饶的婺源、三清山,安徽黄山等地,投资开发经营漂流旅游项目,全部实现了当年收回成本并盈利的喜人效益。他们开始大都以3~5人合伙.股份制投资经营一个漂流点,积累了资金和经验后,又召来家里的亲戚、朋友等,开发新的漂流点。这样一带十,十带百,经过8年的摸爬滚打,靖安人创造了皮筏漂流行业的奇迹:目前有3200多人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293个旅游区经营皮筏漂流项目,每年赚回收入2亿多元,全国90%的皮筏漂流项目是由靖安人投资兴办的。
  在做大、做强、做响漂流产业中,靖安县委、县政府从2000年开始就精心谋划,苦心经营,通过举办漂流大奖赛、漂流文化节、漂流夏令营等,使漂流旅游项目品牌不断壮大叫响。县委、县政府通过创评“文明信用农户”的方式,在全国率先实行文明道德建设与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有机结合,继而被中宣部树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典型,在全国推广,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创业缺资金的难题。
  靖安农民就是凭借信用社提供的小额信用贷款和自筹资金,启动发展皮筏漂流项目,并且创出了大产业。目前,靖安县农村信用社共投资6300万元为经营漂流的农民解决小额信贷资金,为靖安农民做大做强漂流项目品牌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靖安县还通过县旅游局牵头,组建了靖安漂流产业协会,以协会的形式,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业主联系起来,对全国各地经营漂流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交流,把全国各地经营漂流的信息互通起来,并在四川、浙江、湖南等漂流点较多的地方设立办事处,为业主排忧解难,参与项冃市场开拓和推介。眼下,靖安县正着手组建靖安漂流集团,打造靖安漂流的全国品牌,让漂流项目实行产业化运作、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发展,进而强势抢占市场。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丰帆
责任者
王西平
相关人物
章后亲
相关人物
束顺友
相关人物
余久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靖安县委
相关机构
靖安县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靖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