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应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5446
颗粒名称: 干部应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分类号: D630.3
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強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三个意识”的核心是公仆意识。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关键词: 领导干部 群众监督

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強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三个意识”的核心是公仆意识。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就是要自觉自愿地把工作的评判权、监督权交给人民群众。这是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是对传统政绩评价观的调整,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能否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实质是能不能真正实践党的宗旨,把人民当作国家主人的问题。如果领导干部不是"闻过则喜”,以人民公仆的角色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而是“闻过则怒”,一听到监督就感到刺耳,把善意的批评当作“找茬子”,甚至无限上纲、乱扣帽子,搞得敢言者噤声、阿谀者得志,久而久之必然败坏风气,带坏队伍,最终自己也滑向深渊。近来一些地方发生的腐败“串案”、“窝案”,与某些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问题有直接关联。某些领导干部不愿倾听群众的呼声,好大喜功,当官做老爷,直接导致干部队伍涣散,造成干部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的随意和混乱,教训极其深刻。
  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首先要从思想观念和作风上端正“主仆观”。领导干部无论岗位怎样变化,如果能一如既往地坚持深入基层,与民同乐共忧,对百姓的喜怒哀乐了如指掌,那么其决策就能顺民意得民心。
  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需要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障。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推广的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制度、政府决策听证会制度等,取得了不少成绩,要继续探索和推广。群众的评判和监督往往不加修饰,甚至会很尖锐,但同时也是最坦诚最直观的如果领导干部在制度的保障下,习惯了这样的评判和监督,并且自觉地改进工作,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还会低吗?!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梁三保
责任者
胡锦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