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农业开发主旋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5281
颗粒名称: 唱响农业开发主旋律
其他题名: 奉新县农业开发办主任陈爱兰访谈
分类号: F323.4
摘要: 近几年来,奉新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要求,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工程质量为核心,围绕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效益工程”战略,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实施,不断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机制,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农业综合开发任务。
关键词: 农业开发 奉新县

内容

时下,来到素有“优质米之乡”、“中华猕猴桃之乡”、“江南竹乡”之称的奉新,只见山清水秀,沃野泛绿,一条条笔直的水泥公路向一个个现代化的村庄延伸,生活在乡村的农民朋友们露出了一张张甜蜜的笑脸…… 谈及奉新农业开发对农民朋友带来的实惠,该县农业开发办主任陈爱兰乐观地说,奉新是个半丘陵、半山区的农业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开发条件。近几年来,奉新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要求,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工程质量为核心,围绕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效益工程”战略,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实施,不断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机制,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农业综合开发任务。陈爱兰介绍,2004年以来,奉新共投资3560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8万余亩,新建排灌沟渠45公里,修建桥涵闸6554座,建设高标准园田化项目区六个,面积逾万亩,有机猕猴桃基地5000余亩,新建优质稻良种加工中心、500吨猕猴桃贮藏冷库各一座,建成优质稻良种繁育和AA级大米生产基地四个,增强了农业的发展后劲,增加了农民收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谈起
  如何做响奉新大米品牌,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效应?陈主任告诉笔者,奉新县在大力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培植种养大户的同时,还在提升优质米的质量和扩大销售市场上下功夫。紧紧围绕优质米生产这个重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重点解决“灌得进、排得出、降得下”的问题,同时兼顾田、林、路等配套工程建设,把原来亩产不足300公斤的“望天田”、“渍害田”,改造成了现在的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渠相连、土肥沃”的旱涝保收高产田,大大提高了基本农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4年至
  2006年,全县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增收粮食548万公斤,油料77万公斤,项目区农民增加收入886万多元。中低产田的成功改造不但提高了基本农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且为实现机械化耕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一批有种、养经验的农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了真正的“现代化农场主”。宋埠镇种粮大户宋建华做土地“文章”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耕作经验,中低产田的成功改造,为他圆农场主的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承包水田的面积由2001年的30亩增加到2007年的 400多亩。像宋建华这样的种粮大户,三年前在奉新不足30人,如今已达
  200余人。
  如何做响奉新大米品牌,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效应?陈主任告诉笔者,奉新县在大力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培植种养大户的同时,还在提升优质米的质量和扩大销售市场上下功夫。紧紧围绕优质米生产这个重点,依托资源优势,把优质米产业化当作全县农村发展的重头戏来抓。搞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销售,投资600余万元从德国引进了奉新优质大米加工设备,建起了奉新县优质米加工流水线,较好地树立起了奉新优质大米的良好形象。为拓宽销售市场,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点2000多个,扩大了奉新优质大米的销售份额。2004年,奉新的优质米销售量达15064万公斤,奉新香米、奉新贡米等优质品牌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奉新县被评为全国100个特色县一一"优质米之乡”,“碧云”牌大米被评为国家绿色食品,获得AA级绿色食品证书,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江西省名牌产品、质量免检产品,并分别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检中心指定为“推荐产品”。通过对优质米的精深加工,大大增加了优质大米的增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调动了广大农户种粮的积极性,扩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效应,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陈主任说,农产品的深加工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奉新县农业综合开发注重发挥自身职能优势,针对2003年引进的中绿食品加工企业种植基地不规范,原材料品种不统一,农民技术不过关,原材料保鲜能力不够等问题,把主攻目标放在改善企业原材料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上,重点抓了公司原材料生产基地的土地平整、排灌沟渠、土壤改良、机耕道路、科技培训、示范推广和原材料冷藏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土地治理项目资金447万元,建设AA级大米生产基地3000亩,甜玉米基地10000亩,优质糯稻基地10万亩,双孢蘑菇大棚10万平方米,排灌渠道6500余米,改良土壤面积4600亩;投入科技资金30.1万元,建设良种繁育示范基地500亩;投入培训资金20万元,培训农民2000人次;投入产业化经营资金240万元,兴建500吨农产品冷藏库一座。这些举措为中绿公司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企业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升了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显著。企业的产值2004年为168万元,2006年达到2100万元,利税达79万元,部分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地,年创外汇25.6万美元,打破了奉新县创外汇零的纪录。企业得到了发展,农民利益就有了保障,奉新在抓好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时做到了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农民群众在中绿公司的生产经营中获利颇丰。公司基地和工厂招聘长期农民工600余人,季节工400余人,现在农民的劳务收入和农产品销售收入达3000余万元,仅此一项,企业基地的农民人均增收近400元,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敦权
责任者
熊斌
责任者
陈爱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奉新县
相关地名